第一百六十九章 仿如昨日-《文艺生活》


    第(2/3)页

    在国内的时候,他询问过张亿谋。

    对于这种合拍片,投资人的权利很大,导演只相当于给他们打工,他们会委派一个人做代表监督整个剧组,也就是监制。

    张亿谋是大导演,拥有极大的自主权,不过监制为了市场有权对剧本提出修改意见,以及在后期制作中拥有最终剪辑的权利。

    在内地是导演中心制,以导演为主。

    在香江和好莱坞这种商业化运作的地方,导演的权利很小,投资方才是主导者,除非你有足够的资本让投资方让步,姜闻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林子轩无意改变这种模式,他也改变不了。

    这是一个商业社会,国产电影想要走出去,和世界电影接轨,先要学会适应规则。

    他要做的是尽力为姜闻争取电影制作时的主导权,拍一部他想拍的电影,当然还有导演的酬劳,这个也必须争取。

    作为一名新手导演,没必要谈什么票房分成,那不现实,投资商也不会答应,像这种文艺片卖的是版权,没有人会看好票房成绩。

    在这个时代,国内的导演都是拿固定片酬。

    张亿谋拍摄《活着》拿了80万港币,不过《活着》是大投资,张亿谋是大导演,拿这种酬劳很正常,对于姜闻来说,林子轩认为15万港币很合适。

    这就是市场,片酬能体现一个导演的价值。

    姜闻倒是不怎么在意片酬,他想的是电影能尽快投入拍摄,和投资商商谈之后最后把姜闻的片酬定在了10万港币,林子轩作为编剧和制片人拿6万港币。

    闻隽对此表示同意,他明白内地不是香江。

    作为监制,他可以管理剧组,制定拍摄计划,却没办法协调京城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工作只能是京城本地人才能胜任。

    林子轩负责过一个150万美金的大项目,作为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没有问题。

    这些投资商对影片没有抱太大希望,更多的是想和他们打好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分歧不大,很快就取得了一致。

    这次商谈只是达成了初步的意向,草签了合作协议。

    第一笔三十万美金的资金会很快到位,到时候闻隽会前往京城协助剧组的筹备工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