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育大于教-《大宋就应该豪横》


    第(2/3)页

    至于说当初杨浩抽过白时中的事情吧,倒是知道的人不多,这种事情,没有人会主动去传播的,顶多是私底下作为一个笑话看着而已,所以秦桧并不知道白时中和杨浩之间的纠葛,杨浩说不让他管,他到是觉得杨浩是在保护他一般。

    “会之啊,既然来了,就说说这几日的进展吧。”

    提到正事,秦桧也正色了起来:“侯爷,下官近日倒是寻了一些有想法的学子,多是出身于寒门,只是还需要些许时间,要做好还需年后才行,按侯爷说的,绝对杜绝形式主义。”

    “嗯,很好。”杨浩点了点头,如果按照秦桧说的,选的都是寒门士子,这还有点模样,那些真正的士族门阀出来的怎么可能会有那个心去吃苦的,而且这些人脑子里的东西也不是自己需要的。

    “会之啊,要记住,我们做的是什么?是教育,不光是要百姓们识字,更是要让他们明理,这不管是教的问题,更是育的问题。”

    这话说的有些超前,秦桧也是迟疑了一下才点头:“侯爷说的是,下官会认真考虑的。”

    “很好,有些东西呢,本侯不需要说的太细,你们要学会理解,自己领悟吧,领悟不到的,本侯自然会说。”

    教育一直都是个大问题,不管是在任何的时代里,杨浩不是大发善心,只想着老百姓不能一直被蒙昧着,老百姓应该是有自己思想的,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大踏步的进步起来。

    而教育的本质却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只传承了教,却忘记了更重要的育,园丁,不是玩个坑埋上种子就完事的,每一株的植物能够成才还需要培育啊,可惜……

    前一世的一些理解,杨浩很明白,要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定下基调,不能偏离,这是关系到国运的大事,不能走到畸形的道路上。

    秦桧走了,很满意的走了,回家的路上都是很兴奋的,似乎每次和镇北侯交谈都会有所得,这才是真正的能人,而不是那些只会侃侃而谈的酒囊饭袋。

    “你还不走吗?”

    秦桧走了,杨浩歪着头看着自己的这个小舅子,很是不得意的样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