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巨舰大炮的时代,一场海战下来可能就要消耗掉数十万吨的钢铁。 打仗拼的就是资源以及生产能力。 二战时期,**的潜艇击沉了几千万吨的船舶,但是漂亮国的生产能力比**潜艇的效率还要高。 与其说**是败在盟军手中,不如说是败给了漂亮国的制造业工厂。 除了钢铁工业之外,董书恒还建立了几个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 这些工业基地由一个或者几个大的府县组合在一起。 通过轻重工业搭配,上下游产业集合,提升工业生产效率。 这些工业中心很容易就能够起到一个带动作用。 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但是董书恒却是知道。在那个就连乡镇都建设工业园区的时代。 是什么支撑起了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正是这些工业园区。 这些董书恒建设的工业圈,不仅仅辐射国内的各个片区。还辐射到周边的藩属国。 可以说它们是董书恒建立的大华夏圈的基础。 前面已经说过,要建立大华夏圈,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由经济体。 华夏本土就必须要能够提供各种工业品。满足大华夏圈的需要。 让圈内的国家能够进入一个上升的渠道。 第二个三年计划中,董书恒着重部署了电力和内燃机的发展布局。 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弯道超车一直是董书恒心中的坚持。 他的手中现在一共有两个拖拉机生产厂,一个在滦州,一个在江宁,拖拉机的年产量达到了一万五千辆。 对于偌大的市场需求来说,这点产量只是杯水车薪。 拖拉机普及之后,将会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农业所需要的人口也将大幅度减少。 按照复兴军现在控制的这么广大的国土,只要生产效率上去了,以后就不要玩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董书恒准备在第二个三年计划中将拖拉机的产量增加到十五万辆。 在郑州府和长安市和广州各修建一个拖拉机厂。 现在,汽油内燃也已经研制出来。汽车的生产也要提上日程。 这样的话,配套的公路建设也要提上日程。 董书恒让交通部将道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分级建设。 国家只负责国道规划建设,行省负责省内级别的道路建设。县内连接给个小镇、村庄的道路则由县府来修。 这样将道路建设的权限一级一级分下去。能够充分调动地方上的积极性。 要想富,先修路,董书恒一直都非常重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道路情况也是工业化的前提。只有拥有了良好的道路,商品和人员的流通才能够更加地顺畅。 工业的发展速度才会提升。 第二次工业革命除了内燃机之外,还有电力的使用。 电力方面,董书恒准备逐步推广电力的使用。 目前,只有新京、沪上这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实用电力。而且这更多的只是一种试验性质的使用。 经过这两年的试验,徐寿他们已经总结出了很多经验。 在电力传输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让家家户户用上电灯,让工厂用电机取代蒸汽机已经不是梦想。 但是要让现在的那些工厂都将蒸汽机换掉可没有那么容易。 好在董书恒可以通过行政命令,让国属企业先换掉。 电机的噪音低,不污染环境,稳定性还要高。 同样是一台车床,用电动机驱动的生产出来的零件,不仅速度更快,而且成品率要高出很多。 这就是董书恒在不过于压榨工人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 董书恒第一步准备实现每个府都通电。 很多的府城都有建立水电站的条件。董书恒准备在第二个三年,建造五百座小型水电站。 现在复兴路可控的电力传输距离只能达到五百公里。所以水电站辐射的距离有限,建立大型水电站就会面临一个问题,这个水电站产出的电能用不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