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〇四章 岳麓书院-《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3/3)页
要说医疗条件,复兴军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现在复兴军对医生的待遇,可能在全世界都算是最好的了。
董书恒还为原本的郎中们量身定做了一套品级制度,与官府的官员品级是对应的。
这让郎中们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现在大部分人都习惯称郎中为医生。
原本华夏从唐朝就有“医生”一词,意思是学医的学生,也就是医学生。
但是现在大家口中的医生一词就是大夫、郎中的意思。
因为董书恒为淮海医学院题了一句话叫“医者仁心,救死扶生。”所以大家现在习惯了用“医生”这一称呼。
原本这个时代,华夏的医生储备就是最为丰富的。
华夏的文人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习惯。
也就是说读书人多少都会去学点医学,因为中医是有完整医书传承的。这一点要比此时的欧罗巴发达的多。
读书之后,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官,做不了官的人很多会转行从医。
从淮海军刚刚成立的时候,董书恒就命人四处搜罗好的郎中。
加上复兴会中原本就有几位名医,所以董书恒很快就组建起了一支实力不菲的医学团队。
这些人以前是单独行医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很多人在行医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也不会跟别人说,都当成是自己家的传家宝。
但是董书恒将这些人集合到一起之后,让他们互相交流,一起研究,共同进步。
这时候,进步就立竿见影了。
医学是一门非常依赖经验的科学。大家去医院都更愿意相信那些年纪大的医生,还都喜欢去大医院。
还不就是因为大医院病人多,在这里工作老医生看过的病人多,经验足。
要是能够将这些人的经验集合到一起去,自然是能够极大地促进医学水平的进步。
这几年时间,复兴军的医学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地方上在县级以上行政单位建立了医院,在乡镇建立了卫生所。
还建立了十所医学院,培养的医学生倒是还不多,但是培训的赤脚医生数量却是非常惊人的。
“哈哈,应该的,您老身体康健还能为咱们国家培养更多的治国人才。”董书恒笑道。
“总统里面请,老夫失礼了。”曾涤生被董书恒的聊天方式给整的一下子忘记了请董书恒进去,此时反应过来,连忙道歉。
两人倒是在山门前聊了起来。
董书恒在曾涤生的引领下向山门中走去。
这是一座非常古朴的书院。没有淮海书院那样的高端大气。
但是这里的每一栋房子,每一棵树木仿佛都蕴含着浓浓的历史气息。
董书恒深吸了一口气,满满都是沧桑的味道。
他小心地避开脚下石板之间的青苔。在他看来这些青苔似乎是精心栽种的盆景一般。
将那些细小的青苔放大十倍,它们舒展的叶片就像是绿色的羽毛一般。
“涤生公,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唯一还在世的书院了吧。”董书恒突然间问道。
“是的,中原大地,每次战火洗礼,都是对文化传承的一次巨大破坏。”曾涤生说道。
“是的,涤生公,一个文明要想一直传承下去很难,但是要破坏起来却很容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异族的入侵更是这样,我华夏文明经不起折腾了。”
“总统,您知道老夫最佩服您的是什么吗?就是您推翻满清,并没有带来什么样的破坏。”
“还是汉臣们多是像涤生公这样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能够放弃自己的小节。书恒可不敢鞠躬。还有我的老师一直致力于保护华夏文明的传承,以复兴华夏为己任。”
……
曾涤生带着董书恒逛了一圈岳麓书院。给他讲述每一个地方的典故以及从书院出来的历史名人。
一圈下来,曾涤生明显有些喘。
“涤生公,可否去您的书房一叙。”董书恒似乎看出了曾涤生有些体力不支,故意用话头打了个圆场。
董书恒这次来本来就是想要找曾涤生聊聊。
后世的人都说学做官就向这位学习。可见这位涤生公对官场研究得非常的透彻。
ps:求月票,求推荐票!按时送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