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吕宋的消息-《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1/3)页

    栓柱和春花在莱州的港口下的船。

    在渤海湾众多的港口之中,莱州港只能够算是一个小型港口。

    轮船在这里卸下了一些货物,主要的莱州当地的商行订购的粮食、木材,也有一些其他的远东特产。

    经过大规模地筹建农场,远东的粮食早再上一季粮食收成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自给自足。

    那里的人口就那么些,消耗的粮食总量有限,多余的粮食自然是要卖出去的。

    因为大部分农场的运营都是实行自负盈亏的模式,也就是说他们是要赚钱的。

    远东的粮食现在主要是卖到漠北草原、西伯利亚地区还有一部分被海船卖到山东、河北当地。

    漠北地区的牲畜、西伯利亚的皮毛、蜂蜜等货物一般也是从远东地区卖到南方去。

    所以远东,尤其是黑龙江流域成为了整个极北地区海上货物运输的中转中心。

    一到夏秋季节,黑龙江上的船只就川流不息。转门运牲畜的那种带着护栏的平底大船,老远就能够闻出味道来。

    那种上面有一根长长的吊杆的是渔船。吊杆上面有滑轮组,拖网的绳索就是从上面穿过的。哪怕是再穷的渔民都会去五金店买上一套滑轮组装到自己的渔船上。

    还有一些拖船是用来运送木材的。靠河的林场会将大的木材捆扎这木排,然后由这些拖船拖向下游需要的地方。

    那些加工好的木料一般都是用来作为家具,而作为建材或者造船的大木料则要求保持原样。

    在莱州下船之后,小两口跟这几天朝夕相处的室友告别。

    然后他们踏上了回家的路。为了照顾媳妇儿,栓柱决定忍痛花掉两个铜元,乘坐四轮公共马车前往最近的镇上去。

    栓柱的家在莱州府的潍县,从莱州港下船还有上百里的距离。

    港口所在的掖县是府城所在,变化甚大,现在栓柱已经要认不出来了。

    当初栓柱参加的是政府组织的移民。实际上就是农场的招工,只不过这个工如果做了,工人的户籍也要迁过去,今后是不能够随便再回原籍定居的。

    当然了,像栓柱这样回家探亲还是可以的。

    春花见到了很多的人,她紧紧地跟在丈夫的身后,用头巾裹住自己的脸。

    在农场的时候,她们这些女子也都是一样地上工、劳动,大家都是大大方方的。

    但是刚才她在码头上看到了一些女人都是裹得严严实实的。

    她觉得是不是这个地方比较保守一些,所以也学着人家将自己给包起来。

    因为急着赶回家,两人没有去莱州城逛逛。

    不过栓柱还是远远地看到莱州变化了很多。

    在靠近码头一侧的城外空地上建起了很多新的房子,其中有做商铺用的那种门面房,还有那种带着一个小院子的民居。

    这些估计都是那些在港口有稳定活计的人住的。

    在港口还有一些高大的仓库,一排排整齐地排列着。

    远处还能够看到一些竖着烟囱的工厂。也不知道是生产什么的。

    他们的终于等来了一辆四轮马车。

    这也是新事物,以前的马车的都是两个轮子的,因为那个时候的道路都不大好根本就不适合四轮马车行驶。

    复兴军上台以后组织各地整修道路,平整的官道修到了各个乡镇。

    很多县城的道路都已经铺上了一层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道路泥泞了。

    听说以后不仅仅各个乡镇,就是每个村子都要修建水泥道路。

    这不知道要建立多少水泥厂哦。

    四轮马车由两匹马拖拽,能够坐上十几个人,分为上下两层。

    下层的车厢是密闭的要暖和一些,上层实际上就是车顶,是敞篷的。

    当然了下层的和上层的价格不一样。

    “栓柱,要不咱们坐上层吧,反正几个小时就能到家了,做上面还能够看看外面的风景。”春华笑着说道。

    这个提议自然是更加的符合栓柱的想法。只是栓柱担心媳妇儿说自己抠门儿,不好自己开口而已。

    现在媳妇儿主动说了,他就直接应了下来。

    马车在平整的道路上跑了起来,很快就离开了码头所在的区域,直接驶进了一望无际的旷野之中。

    官道的两边种着高大的杨树,现在早已经光秃秃的了。

    杨树就栽在行道沟的沟堤之上,再往外就是看不到边的麦田。

    在山东这里有种植冬小麦的习惯。

    在复兴军的推广下,一年两季的轮种模式在山东这里非常的流行。

    秋收之后通常会种上冬小麦。夏季的时候水多的地方也会种水稻。不过在山东这里,大部分的农田在夏收之后,还是会种植玉米或者红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