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石达开的野望-《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2/3)页

    那时他们刚刚定都天京城。大家对于击败清妖都充满信心。

    甚至于天王和东王都认为只需要让林凤祥带着两万人北上就能够打进清妖的老巢。

    各王都开始建造自己的府邸,包括他石达开自己。他虽然对手下的将士非常好,但是别人都在建造府邸,他。好不容易积累的财富没有拿去购买洋枪洋炮,而是全都用来建造府邸了。

    这些建造府邸的钱要是购买洋枪、洋炮,又能够买多少呢?那个时候洋人还是愿意卖兵器给太平军的。

    天王和东王都在府邸里养着上万的奴仆。这些钱粮拿出来又能够养多少的军队呢?

    那些一起打江山的弟兄们除了极少数封官的以外,其他人的生活一点都没有改变。

    这也难怪后来太平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弱。大家一起出来打江山,为什么就那么一小撮人享福了呢?换谁都会心理不平衡。

    这种奢华的攀比,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造成了太平军高层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正是因为这样,从而被刚刚崛起的淮海军给抓住机会一举灭掉。

    现在石达开还在会时常反思那段历史。这段时间,每当的自己骄傲的时候,石达开都会回想当时其的情形,以让自己的冷静下来,客观地判断现实的情况。

    他现在已经明白了:要不是当初复兴军给自己放水,自己这支队伍也早就被人家灭掉了。

    也许早在那个时候那个如同妖孽一般的年轻男人就想到了有今天这一出了吧。

    石达开不介意给人家当枪使。至少自己手中现在手中掌握着的力量越来越强。虽然他的年龄依然很年轻,但是他身为上位者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这让他逐渐变得成熟,以前的他只是一个擅长领兵打仗的将军。心中的总有不服输的血勇之气。

    现在的他已经学会了妥协,这是他从一个军事家转变为政治家的标志。政治就是通过各种妥协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

    他也明白了复兴军的目的是让自己出手给英国人捣乱。他们自己不能直接跟英国人开战,所以只能够将自己给推出来。

    太平圣军跟英印军打的越好,实际上对复兴军就越有利。

    石达开的心中并没有感到不忿。复兴军也是有很大的付出的。

    不说以低价卖给了他们这么多的兵器。让太平圣军一下子武装了五六万装备线膛枪的精锐步兵。

    最重要的是复兴军给太平军一个稳定的后方。这次应对英印军的反击,石达开几乎将手中的精锐全部都派到前线去了。在后方只留下了一些后备的军队。

    这些后备步兵还是用来防范当地的土人头领势力。因为石达开的后方完全在复兴军的包围之下。他根本就不担心自己的后方安全。

    当然了,担心也没有什么用,要是复兴军真的打过来的话,太平圣军除了进山之外,还真的打不过人家。

    现在石达开已经想清楚了,就紧紧抱着复兴军的大腿,在印度的北方打出一片新天地。

    趁着跟复兴军的合作,石达开也是尽量地跟复兴军提出一些条件。

    他现在正在跟复兴军商量,希望能够将当初跟他的一起出来的太平圣兵留在广西的族人都给接到阿萨姆地区。

    一方面充实阿萨姆地区汉人的人口,改善人口结构。不然自己的手下全都是小伙子也不好,总不能全部都娶阿萨姆的姑娘。

    那样以后的孩子都是阿萨姆女人带出来的,说不定再过一两代就没人记得自己还是汉儿了。

    这一点,相信复兴军是不会反对的。石达开知道复兴军一直在向外面迁移人口。

    广西地方上地少人多,那么点更低根本养不活那么多的人口。

    要不然当初起义也不会是从广西开始的。

    还有一个就是希望能够能够借助复兴军的力量,在阿萨姆地区建立基础的军工业。

    现在天平圣军中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线膛步枪,但是的太平圣军竟然连制造枪管的能力都没有。

    全部都使用了火器之后,石达开才感受到火器部队对后勤的依赖有多强。可以说要是继续这么打下去的话,圣军不到一年时间就无枪可用了。

    他们不是没有试过自己制造,但是军中的工匠试了很多次就是造不出来。

    这次陈玉成从印度北部倒是抢了很多机器回来,但是这些机器多是一些纺织机等轻工业机器。

    英国人对印度地区的重工业也是严格地控制着。

    英印殖民地的重工业主要都是集中在加尔各答等大型城市,而这些城市是太平圣军目前还无法碰及的。

    石达开要建立自己的基础工业,他希望太平圣军至少能够自己制造线膛枪,制造火炮。

    哪怕是需要从复兴军进口钢材等原材料也可以啊。至少以后自己的武器坏了能够自己修理啊。

    这几仗打下来,石达开发现这些火器的消耗特别大,而他们除了向复兴军求助,自己都没办法解决。

    火枪不像刀枪一样,用坏了之后,回个炉烧一烧之后再打一打还可以继续的使用。

    火枪要是坏了就必须要更换零部件,其他的还好,就是枪管,每次用了之后,膛线都会磨损的厉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