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五章 夷播海(五千大章求票!)-《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1/3)页

    这些民族英雄,是华夏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的脊梁。

    董书恒希望他们能够永远活在每一个华夏人的心中。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英雄,那么这个民族就是没有希望的。

    董书恒希望如果哪天有人数典忘祖,忘却这些英雄,甚至是侮辱这些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那么每一个有血性的华夏人都能够站出来谴责他,唾弃他。

    将那些人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让那些人的灵魂都不得安生。

    从华夏的历史能够看出,华夏算是民族主义精神以及国家意识觉醒比较早的地区。

    这与华夏本身就是一个文明的诞生地有关系。

    现在的世界上还有很多的地区都没有国家或者民族意识,那里的人民被其他国家民族奴役、殖民,或者是处在无秩序的状态之中。

    直到二十世纪,民族主义思想才在全世界觉醒。那时候开启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独立运动。

    后世国家的边界也是在那个时候渐渐固化下来。

    所以董书恒在尽自己最大努力扩大的华夏的版图,拓展华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他知道现在是最后的机会了。

    华夏的历史上版图主体变化不大,但是外延空间一直在变换不定的状态中。

    王朝强盛之时,华夏的版图就变大,王朝动乱之时华夏的版图就缩水。

    董书恒知道,再过百年,就是华夏再次强盛了,那时候华夏的版图也没办法再次扩充了。

    那个时候的世界秩序已经建立了起来。到时候想要重新占领一块领土将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到了沪上之后,董书恒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参加沪上工商业界组织的茶话会。

    第二件事情就是为沪上证券交易所的开张剪彩。

    这是董书恒北上之后,也是华夏建立起来之后第一次与这些沪上的商人见面。

    这里聚集的商人差不多是华夏的商业界的所有精英。他们代表着华夏的一个新崛起的重要阶层。

    华夏的工商业阶层很多其实就是脱胎于原来的士绅地主阶层。他们算是这些人中的开明者。

    实际上在华夏,工商业阶层和士绅地主阶层从来都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他们之间是不断地相互转化融合的。

    有些开明的士绅、地主不再将专注力放在土地上,而去投资回报率更好的工商业。

    也有些商人赚了大钱之后,选择拿钱去买地,成为了地主。

    这就是现实中的情况,华夏的阶层并没有那么的固化。因为华夏的阶层没有宗教或者贵族制度的束缚。

    当前的很多地方都和华夏不同。比如印度,他们的阶层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天赋以及努力,更多的是受到种姓制度的约束。

    欧洲也是这样,按照姓氏划分的血统还对阶层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种相对自由的阶层转换为华夏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动力。也是华夏发展的先天优势。

    在招待会上,董书恒发表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演讲。

    一个政治家必备的一项技能就是演讲,演讲真的很重要。

    尤其是在你希望自己所带领的民众去做好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场好的演讲往往能够让他们充满士气。

    在很多时候,一个领袖如果不会演讲,不会调动手下的情绪,基本上这人就不是一个好的领袖。

    董书恒以前看过很多的演讲。在后世的历史上很多政客都是靠自己的口才起家的。尤其是华夏隔着太平洋的那个喜欢夸夸其谈的邻居。

    相比起来,华夏的政治家们则比较务实一些,他们顶多会写上几首大气磅礴的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当然,演讲也是他们的特长,但是他们不会随时随地的拿出这个本领出来做秀。

    董书恒今天面对的是一群华夏最精明的商人,所以他准备学人家的夸夸其谈,商人们可能更喜欢好听的设想,远大的规划。

    “诸位,华夏现在正处在一条新的起跑线线上。”东书恒开场说道。

    “从头开始,每个人都有机会,都有无限的可能。”

    “一个工业文明的世界正在崛起。世界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快到变的面目全非。”

    “我们华夏以往积累了几千年的文化学识都无法来解释现在的世界。”

    “一个火车头可以拉动成百上千吨的货物在钢铁制成的轨道的上行驶。汉唐之时要是有这样的机器,就不会因为距离西域太远而最后丢掉那好不容易开辟出来的疆土。”

    “一根电线,可以让我们和千万里之外的人实时地交流信息。如果有这样的东西,历朝历代再也不会因为信息闭塞而出现边疆割据的现象。商人们也不会因为信息不通,而承受巨大的风险。”

    “以后这根电线上看不见的电还能够为我们推动机器的运转,点亮一种特质的灯为我们照明,甚至是帮我们加热食物,帮我们驱动车辆,如此等等我们想得到和想不到的事情。”

    “各位,我可以保证,未来十年,一定是华夏最精彩的十年,你将会见到无数新奇的东西产生,每一样都改变我们的生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