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三章 煤与钢-《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2/3)页
华夏方便易开采的油田少之又少。在西域董叔恒准备就近开采冶炼石油。
在十年后,华夏将率先在工业领域逐步淘汰蒸汽机,抢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机。
煤炭今后将主要用在发电领域。每个工厂都顶个烟囱的时代在华夏不会太长。
董叔恒可不想华夏跟此时的英国一般,污染严重到普通人在大街上散步都有可能被污染的空气熏得晕倒在地。
接下来商务部的官员又继续介绍钢铁的产量:“总统,各位经理,我们的上半年的生铁产量是150万吨,粗钢的产量50万吨。进口的钢铁为七十五万吨,主要是从英法美和普鲁士等国进口。钢铁的缺口还是很大的。而且随着各地建设的推进,这个缺口会越来越大。”
钢铁的进口这两年一直在华夏的进口商品中占有重要的比例。
钢铁和铜等贵金属的进口,一直是董叔恒平衡贸易差额的重要商品。
英法这几年为什么一直对华夏采取这种拉拢绥靖政策。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董叔恒拉低了华夏的贸易顺差。
即使是限制了鸦片的贸易,华夏还是将赚回来的银子又花了出去。
换回了什么呢?钢铁、铜、各种机器,甚至是黄金。
黄金是未来华夏的货币储备,肯定是只进不出的。
随着电力的发展和无烟火药的发明。铜的战略地位也越来越高。
不仅仅是用来发行小面额货币。电缆和子弹都需要用到铜。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以及他的价格一同决定了他是最合适的电缆材料。
而华夏的铜储备一直以来都严重不足。
黄金是以后国家货币储备的未来。从一开始的淮海军时期就在秘密做着储备工作。
华夏已经有了制造各种工业机械的能力,但是产能还远远不足。因此,华夏还需要继续从国外进口。
就像在徐州的郑惠恭对董叔恒所说的,现在要购买一个打铁的气锤都要在大厂子排队。
另外,放开机械的进口也能够促进国内的工厂培养竞争意识,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加与外国产品的竞争力。
英法一看贸易的数字,觉得这样可以啊。至少人家现在愿意买东西了。不像满清的官府,什么都不买,简直就是一毛不拔。
实际上,董叔恒一直在悄悄地积蓄力量。随时都可以让华夏做好自给自足的准备。
华夏现在马上就要有五座大型的钢铁厂,分别是在徐州、江宁、滦州、大同以及四川攀枝花。第五个地方攀枝花在坐的人都没听说过,它是一个新成立的县。
这四川攀枝花一年前还只是一个小村子。
年初的时候一支探矿队被派到了哪里。这个外派探查的指令是直接从总统府下达的。
没人解释为什么要将探矿队派到那样一个位于四川云南交界处的小村子去。
这里在以前从来无人知晓,只是一个金沙江边的小村子。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好听,其实也是因为当地盛产这种花而已。
但是探矿队在那里却是很容易就发现了大惊喜——这里竟然有大量的易开采钒钛磁铁矿。
钒钛磁铁矿不仅是铁的重要来源,而且伴生的钒、钛、铬、钴、镍、铂族和钪等多种组份,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钛、铬、镍都是制作合金钢的重要成分。而且攀枝花这里的铁矿品质非常的好。
在这里非常适合建立一个特种钢冶炼企业综合体。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当地的交通运输不方便。攀枝花靠近金沙江,目前只能依靠河运运输。
但是攀枝花的河运并不是非常的高效,因为金沙江的水流湍急。
不过现在华夏拥有内河蒸汽轮船。这又让攀枝花的河运成为了可能。
加上可以使用烈性炸药炸毁长江上游的暗礁,从金沙江已经可以直接到达长江下游。
董书恒之所以要建攀枝花,并不光是因为这里的矿石含量高、品质好。
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西南地区缺乏重工业,他必须要着眼整个华夏,让各个地区之间的产业更加的平衡。
金沙江河运通道的打通,不仅仅促进了长江上游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华夏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现在这五座大型钢铁厂只有滦州、徐州和江宁的已经投产在用。其他的两座都还是处在建设之中。
另外,华夏还有很多小型的钢铁厂,比如当初在太行山区建造的钢铁厂,还有各地满清时期就有的私人铁厂,广东佛山铁厂就比较集中。
对这些私人的铁厂,华夏的官府已经在扶持他们进行产业升级,将原有的土法冶炼改成更加先进的炼钢方式。
佛山更是一口气改了七八家新式炼钢厂出来。全都是那些老字号的铁厂。
在参观了那些大型钢铁厂之后,他们也都意识到不能不转型,否则自己就将被淘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