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 提前到来的决堤-《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1/3)页

    董书恒带着警卫团,沿着太行山东侧的通道一路北上。

    再次来到了井陉。并且从此处进入了太行山区。

    此时已经是农历三月底。山上的积雪早已融化,融化的雪水通过山间的溪流汇入大河。

    此时,桃河的河水暴涨再也不像董书恒上次来时那样的温顺。

    这条在华夏排不上名字的河流,此时展现给董书恒的气势却是一往无前的。

    “总统,这条河现在变得好大,年前咱们来的时候,这里看起来就像是条小溪。”潘起亮在一旁说道。

    “是呀,冬天的太行山不是冬眠,而是在积蓄力量,现在到了将这股力量释放出去的时候了。”

    “玉祥,今天有什么最新的消息传来吗?”

    魏玉祥刚刚去与机要通讯员交接了消息,所以董书恒才会这么问他。

    “哦,总统,属下正要跟您汇报呢。”魏玉祥赶忙说道。

    “有几条重要的消息,我先跟您汇报一下。第一条是粤东的羊城已经解围,还好舰队到达的及时,据说米国人准备武装干涉。”

    董书恒听了之后,脸色顿时冷了下来。

    “哼,这些米国老,先让他们逍遥几天,早晚要收拾他们。”董书恒冷哼道。

    “不过,最后他们退缩了,报告上说,当时双方已经炮口对着炮口了。”魏玉祥又补充道。

    “南洋水师做的不错,没有给复兴军丢人。”董书恒点头道。

    “杨司令手中的南路军已经突破了粤东北部的防线。后面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清军。接下来就是围剿在羊城外的吴健彰部了。”

    “第二件事情是外交部发来的,英法米联合发了照会,要求南洋衙门就当前清国发生的战争做出说明,表达了他们严重关切的立场。”

    这一点董书恒早已经有心理准备,他很清楚,列强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复兴军覆灭满清的。

    只是他们现在也就只能表达关切了。很快生米就煮成熟饭了,到时候他们不吃也得吃。

    “电告外交部,告诉英法米,我目前不在江宁,等我回来之后会当面向他们解释。先稳住对方。”

    “第三件事情,湘湖的接收工作已经要结束了,彭司令那边准备继续向西南进攻。他想问总统如何处置粤西的太平军。”

    对于太平军尤其是现在的圣王,董书恒的态度之前确实有些说不清楚。

    这也难怪彭玉麟会不知如何应对。

    彭玉麟的报告中说明准备同时向贵州和粤西进军。

    贵州那边已经有几个府被复兴军占据。栽花计划中一共有三个点:一个在云省,一个在黔州,还有一个在川南。

    这三个点已经提前起事,以云省的龙开云部发展的最好,已经占据了云省西南四府之地。不过却没有攻破昆明的防线,现在与清军形成了对峙之势。

    这三个独立的纵队还是缺乏重火力,在一开始的时候,攻势迅猛,但是后期乏力,当地官府反应过来之后在重要的城池关隘中布置重兵,他们就很难攻破了。

    但是他们却吸引了大量的敌军兵力,为主力部队进入之后快速收复当地创造了条件。

    至于太平军那边,董书恒当初让文青给圣王送了一封信。

    也不知道圣王石达开能不能听得进去。

    在这封信中,董书恒劝说石到南掌或者缅甸去发展,同时他还给了石一幅地图。

    里面着重描写了恒河下游的富饶。

    他与石达开约定,如果复兴军要是打到了粤西,石达开到时候可以选择南下或者是与复兴军一决胜负。

    假如石达开要是南下的话,那么复兴军会给予必要的支持。

    不过,董书恒觉得这有提议些异想天开了。

    石达开应该是一个非常自负的男人。

    他不可能就这样听从董书恒的安排。

    算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第四件事是左季高发来的,他想劝降三川总督骆秉章,到时候可能会许诺对方一些条件。”魏玉祥再次说道。

    对于骆秉章这个人,董书恒的观感还是不错的,算是一个比较务实的士大夫。

    虽然在思想上没有那么的创新,但是还算是一个能做事儿,肯做事儿的人,而且此人的人品也还不错。

    “告诉左季高,可以答应让他继续做三川军政府的总长,但是三川各府县的官员必须要接收复兴军政府的改制。”

    “另外,告诉左季高两个师的湘军可以放心用,他的脚步可以迈得快一些了。”

    董书恒一边听取魏玉祥的回报,一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魏玉祥则一边汇报一边用笔在小本子上快速的记录。他用的是钢笔。

    这种新奇的笔还是董书恒从洋人哪里学来并加以改进的。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为了掩盖自己不擅长用毛笔的尴尬。

    但是这种笔的方便高效,让让它迅速地流传开来。

    甚至有人搞溯源,说这种笔跟先秦读书人使用的刻刀很像。给了那些排洋的文人一个完美的遮羞布。甚至有人专门开创了硬笔书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