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鄂军西进(求票,求订阅!)-《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1/3)页

    满清还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灭顶之灾就要来临。

    咸丰以及一众重臣还是将淮海贼看作是第二个发匪。这一年多朝廷正好积蓄了一些兵马、钱粮,给众人带来了一定的信心。

    为了防止淮海贼故技重施给京城断粮,这一年时间,肃顺整饬粮仓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淮海贼的粮食进口政策,打压了粮价,反倒是为清廷屯粮创造了条件。

    所以现在淮海贼要是再次断了漕运或者海运,朝廷在短期内是不怕的。

    但是打压淮海贼在北方的商业行为却有些困难。因为自从上次京城的事件之后,淮海贼在北方的产业和商道都已经划给了北方商人组成的公司。

    这些商人几乎囊括了直隶大部分的大商人,这些人都有自己背景靠山。

    肃顺此时要是敢去动这些人必然会遭到内部的反噬。

    这些清朝的官员就是这样,我虽然拿着朝廷的俸禄,但是背地里该跟坏海贼做生意还是继续做。

    朝廷可以去动淮海贼的东西,但是要是动了这些人的馒头,他们就会起来拼命。

    在这些人心中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才是保证家族扩大发展的保障,在朝为官只是为此增加一个保护伞而已。

    对于取缔天津新城那件事儿,咸丰偷偷交代给了肃顺,不过肃顺还有些犹豫,因为他比咸丰更加明白这其中关系着什么。

    在京城混迹多年,肃顺对这些大士绅地主的操作再熟悉不过,暗地里京中不知多少人跟天津新城有关系。

    还有一件事情,咸丰也时偷偷交代了肃顺。这件事情咸丰要求肃顺务必要做的隐蔽,那就是跟洋人接触。但是咸丰没有说做到什么程度。

    这是一种很明显的甩锅行为。肃顺心知肚明。但是肃顺已经打定主意要为这大清朝最后尽一份力了。哪怕是咸丰做出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也不甚在意。

    同复兴军的大张旗鼓不同,鄂军就低调的多,普通的士兵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复兴军。

    鄂军的模式跟原来的淮海军不同,左季高练兵更加注重士兵的服从性。所以左季高不需要跟底下的士兵解释什么,他只要告诉军官们该怎么做就行了。

    左季高管束手下历来以霸道著称。手下也都适应了他的这种方式。

    左季高也没有搞什么誓师大会,复兴军二月二十日再江宁举行誓师大会之后,左宗棠就开始着手集结兵马,将军队秘密调到巴东。

    湖北留守的任务将交给复兴军派来的民兵,左季高手中鄂军战兵全部集结编为六个师,这六个师分别是西路军第十一师至十六师,总计五万人,纳入复兴军的统一编制,这五万人的装备之前,左季高已经都从江宁带回来了。

    不过,复兴军现在也是军备短缺,虽然兵工厂已经一再扩建。

    所以左季高的这六个师只有两个师装备了53式步枪,最新的54式一把都没有。剩下的全部装备前装线膛枪。

    湖北的地方行政工作也全部纳入复兴军的管辖,原本左季高一系的官员,复兴军会留用,但是湖北的地方官府改革之后,空出来的位子,会有复兴军派人填充。

    这样基本上能够保证湖北快速融入到复兴军的体系之中。

    左季高决定西征之后他就没有想过要将湖北继续抓在手中。

    因为光凭借湖北一省之力也根本支撑不住西路军庞大的补给开支。

    左季高没想到西路军第一个目标竟然是岳州。

    岳州府在长沙府的西北属于湖南管辖,府城正好卡住了长江与洞庭湖之间连接的湖口岸边。

    无论是中路军进入洞庭湖包抄长沙,还是西路军乘船西上四川都要经过岳州的眼皮子底下哎,所以这颗湘军的钉子必须要拔掉。

    值得庆幸的是岳州府并没有放多少兵力,湘军的防御的重点一直都是长沙府与江西淮海军交界的地方以及南边与广西交界的地方。

    曾国藩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左季高竟然倒向了淮海军。他一直觉得左季高出身湖南应该是自己的天然盟友。

    所以防守岳州府的是三千城防营,其中还有一千多人分散在各个县,配合岳州之下的各县维持当地的治安。

    真正在岳州府的只有二千羸弱的城防营而已,从醴陵之战就能够看出这些老旧巡防营根本就没有什么战力。

    左季高要准备出征四川的事情。他准备从水路前进,这需要大量的船只,长江上游的水流湍急,逆江而上并不容易。

    为此董书恒从原来运河还有长江的运输船队中征调了大量的大马力蒸汽拖船,以及大量的货运船只。

    几万人组成的船队,加上运输物资的船只,放在一起绝对是一支庞大的船队。

    二月二十五日彭玉麟率领的船队到了武昌。

    他给左季高带来了一些船只物资。

    随船而来的还有两万民兵,以及一些行政官员。这些人将负责湖北的移交工作的。

    左季高同彭玉麟相约在武昌城头,小聚了一会儿。这显然是左季高早就想好的,他似乎有话要交代彭玉麟。

    “雪琴啊,没想到我们两个湖南老乡都混倒了董书恒的手下,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左季高望江感慨道。

    他在湖北经营了一年多,对这里已经产生了感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