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探索遗迹地窟【求订阅】【5K】-《领主求生:从残破小院开始攻略》


    第(3/3)页

    “奇怪,这里的土壤如此松软,为什么会有陷坑呢?”

    “看样子这个陷坑内似乎是个地窟。”

    “不对!松软的只有表层土壤!”

    宗慎蹲下了身子,望着陷坑思索着。

    脚下的土壤非常的松软,只比淤泥踏实一些。

    按道理别说是地窟了,就连这样的陷坑也不可能会形成。

    因为土壤太过松软没有任何的支撑力,除非是大片露天的坍塌。

    不过当他仔细的看向陷坑的时候,还是有了新的发现。

    漆黑的松软泥土只有表层的四五十公分。

    往下的土层就是正常的灰褐色。

    看起来要更踏实的多。

    土壤的颜色就是第一张名片,它能够初步的将一些土壤的状况传递出来。

    看样子那些雄狮骷髅骑士就是从这个陷坑下的地窟中跑出来的。

    而那个地窟很明显是由原来的驻地遗迹形成的。

    不管是木屋也好、营帐也好,哪怕垮毁看之后都能变成基本的支撑空间。

    尤其是在地质情况出现剧烈变化的时候。

    比如地震、山洪掩埋这样的事情,形成一些空间倒也正常。

    当然这些都是只是宗慎自己的分析。

    事实上这个陷坑和地窟怎么形成的并不重要。

    这个遗迹经历了一万多年的岁月,期间不知道有多少的地质变动。

    能够产生怎么样的情况都是无法预料的。

    至少对现在的宗慎而言,不管遗迹的情况如何,他能做的都只是照单全收。

    别说一万多年了,其实哪怕只过了几十年,或许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宗慎缓缓起身,伸手取出了【魔能手电筒】,将灯口朝下打开了一档亮度。

    然后就一步步的朝着陷坑下方走去。

    这个陷坑的坡度不算太大,而且下方的土层很坚实。

    那些骷髅骨马留下的痕迹也明显也没有地表上的那么明显。

    他小心的来到地窟口,一些踏碎的泥土滑落下去,掉入其中。

    别看地窟口内黑漆漆的一片,实际上当他用手电筒照下去的时候才发现最多也就四五米的深度,而且相当的平缓。

    这也不奇怪,一来雄狮骑士团的驻地遗迹是因为地质变化才被掩埋的。

    正常的地质变动最多也就是十多米的掩埋深度。

    二来那些复苏的雄狮骷髅骑士竟然还可以自由的往返于地下和地面。

    这就说明下方的通道肯定很平缓,要是四五米的垂直高度,骷髅骨马也跳不出来。

    宗慎几乎是立刻就有了答案。

    “先进去看看吧…”

    他一手抓着手电筒,另一手摸上了腰间,那里挂着【颅内轰鸣之锤】。

    “呼!”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他果断顺着缓坡进入了地窟当中。

    这个地窟的形成应该有多重原因。

    出了自然因素以外,或许那些复苏的雄狮骷髅骑士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它们不需要呼吸,又身具蛮力,稍微有点儿空间就能够让它们在地下肆意掘进了。

    因此这处地窟至少贯通了遗迹的大部分地方。

    无论如何,既然下来,那就少不得先探查一番。

    走下缓坡后,就是高度在四五米的不规则地道了。

    周围漆黑一片,必须要用魔能手电筒照明才行。

    地窟的通道阴暗寂静,隔绝了外界的阳光,也没有任何声音传出。

    安静的就像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

    虽然毗邻湖泊,不过这里还是比较干燥的。

    宗慎用魔能手电筒小心的朝前照着。

    通道不算长,大约只有五六十米。

    大约前进了一半左右的时候,通道的两侧就有了遗迹的存在。

    宗慎看到了已经呈现化石态的几根木梁。

    这些木梁上有一些烧焦的痕迹。

    下方撑起了一些空间,随着掩埋之后被固化了下来。

    这更证明了这里应该是遭遇了滑坡或是地震之类的地理灾害。

    掩埋是很突然的。

    在这些木梁腐朽前,它们就被封存了起来,相应的空间也被固化。

    不过木梁下的缺口很逼仄,面前可以供一人弯腰进入。

    这样的入口想让骷髅骑士出去倒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里绝不是雄狮骷髅骑士的复苏之地,很有可能是驻地的一部分。

    宗慎观察了一会,决定还是进去看看。

    他抓着手电筒猫着腰钻进了木梁下的缺口中。

    进入其中之后,内部大约有着四五十平方米的空间。

    地面上有着好几十公分厚土层。

    看起来应该是一间木屋。

    功能暂时不明确,因为宗慎在其中没有发什么有用的东西。

    只有一些几乎呈现玉石化的骨骼。

    这些骨骼通体是黄褐色的,在光线下有着玉化后的光泽。

    看到这样的骨骸,宗慎不由的想起了他在领地附近的歪脖子树下挖到的那个被燃血箭矢爆头的骨骸。

    二者有着几乎一样的质感。

    显然这些骨骸来自于同一个年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