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有意思-《九幽十绝》


    第(1/3)页

    走进门,放眼望去,只见整栋阁楼内部,尽是中式红木装修。

    红花梨的屏风雕工精湛,镂空的花纹美轮美奂。

    增添格调的同时,也颇能起到隔断的隐蔽作用。

    博古架上,各色青花陶瓷摆件,琳琅满目。

    虽不大可能是真青花古董,估计是现代仿制的工艺品。

    但那流畅的线条和瓶身精致的花样,都算得上是一等一的上品。

    整个一楼区域,设有水吧。很明显,是会客洽谈的空间。

    并没有其他客人,只有几个同样身着旗袍的年轻姑娘。穿着小高跟,四下走动巡视着。

    一楼的座椅虽非红木材质,但却是暗酒红色的皮质沙发。

    纹理细腻,极具质感。

    陈列其间,别有一番韵味。

    两台顶级的辣妈咖啡机,还有足足占据一整面墙体的红酒柜。

    一股豪横的气息,扑面而来。

    沿着实木楼梯走上二楼,四方形的廊厅很是宽敞。

    正中央的圆形喷泉池内,一座两米高的水月自在观音陶像,静坐其上。

    看得赵喆目不转睛,心中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自在观音,其实就是观音菩萨的另一称谓。民间也多简称为——观自在菩萨。

    意为观世界形,能自在无碍;对苦恼众生,能自在拔苦与乐。

    佛教中,更有如此说法:

    “观世音菩萨,观有不住有,观空不住空;

    闻名不著于名,见相不惑于相;

    心不能动,境不能随,动随不乱其真,自在无碍。”

    “自在”二字,完美的诠释了自在观音菩萨的造像——解脱无碍。

    自在观音,流行于唐末、五代、及宋之间。

    当时,汉传佛教在儒学的审美影响下,一改佛造像的异域风格。

    完全跳出了程式化的局限,特别是观音造像。

    形态、服饰,完全汉化。

    相比从前,更加符合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和审美倾向。

    而且,随着时代的更迭,还有人们审美的升级。

    原本繁琐的装饰、端庄严肃的神态,纷纷开始变化。

    花饰,由繁而简;着色,由浓而淡。其四周之背景,也渐次改变。

    观音的坐姿,更是由端庄的正坐,转变为侧坐、斜倚半卧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