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木马(上)-《督军》
第(2/3)页
根据赵冠侯观察,付出的代价,获得了足够的回报,这座青岛要塞不管在任何方面,都比之旅顺要塞更胜一筹。要塞的火力配置,坚固程度,都只能用无懈可击来形容。当要塞完工之后,工兵出身的瓦德克总督曾放言,这样的要塞,足以坚守到世界末日。
由于手里的本钱有限,不可能在野战中击破扶桑部队,普鲁士唯一的选择就是防守。只要要塞可以坚持到泰西战场分出胜负,帝国不论是打残阿尔比昂、卡佩联军,还是击溃铁勒,使其投降,都可以让扶桑人不战自败。战场的胜负,取决于战场之外,自己只要做到不输,就足以维持普鲁士的利益不受损失。
在要塞内部,普鲁士在山东购买了大批粮食,食物储备量足以坚持半年以上的消耗。实行战时紧急配给制度后,这个周期还将延长。吸取了之前铁勒旅顺要塞的教训,青岛要塞内还存有大批蔬菜,保证士兵不至于感染败血症之类的疾病。
对于这庞大的要塞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兵力。不管对于自己的要塞有多自信,毕竟扶桑人可以源源不断的派出部队,瓦德克手上八千普鲁士人,则是死一名少一名。至少在泰西战争分出胜负之前,他无法获得新兵补充,甚至还有可能把部队抽调走,到泰西继续作战。没有士兵防守的要塞,没有任何作用,要想守住要塞,最终,还是得靠中国人。
基于中普山东条约,普鲁士人给山东派出了大批军事教官,这些军官本身,也承担夺取兵权及间谍的作用。对于自己所训练的部队,也进行过战力评价。按照这些教官的评估,鲁军作战意志顽强,服从性好,适合当做消耗品。
由于之前的亲密合作,对于山东的家底,普鲁士比其他国家了解的更多。赵冠侯当前已经开始实行战时动员,在其控制区内,确定可以动员十万以上的6军。这些6军的个人水平不管多差,只凭借人数,就足以成为决定战场走向的重要砝码。
反之,如果这些6军加入扶桑一方,一进一出,就是帝国的最大灾难。是以,自表面而言,瓦德克及整个普鲁士山东部队,都给予了鲁军最大的礼遇与优待。其目的,就是希望把山东绑定在普鲁士战车上,为了保卫伟大的普鲁士帝国在华利益,战斗到死。
鲁军士兵自踏上青岛要塞的一刻,命运已经决定,为普鲁士流尽最后一滴血。不管未来,青岛要塞能否成功守卫,这些士兵基本有死无活。
根据瓦德克制定的军事计划,山东6军布置在最外围,负责防御浮山、孤山一带,以命换命,起码要和扶桑6军打成一比一伤亡。从二道防线开始,就由鲁军与普军混编,接受普军指挥。
根据之前普鲁士内部推演,外围防线可以坚守两到三个月,代价则是守军大量伤亡。随后残存部队放弃第一道防线,转入二道防线,至少再坚守两个月,当然,这样的战斗结束后,守军也所剩无几。也就是说,这些鲁军踏上阵地开始,就没有活着离开的可能。
更为重要的是,扶桑对普鲁士作战,从道义上和法理上,都不能牵扯山东其他地区。可是山东的部队都牵扯在要塞里,等于放弃中立地位,成为参战方。
扶桑军队一旦登6,必然对其他地区动攻击,山东精锐尽在要塞,其他区域无兵可守,自然会迅沦陷,于赵冠侯这个山东督军而言,自身利益也要蒙受巨大损失。
除了要借重山东6军,也要借重山东的物资、粮食才能守住要塞的瓦德克,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与山东名义上的最高指挥者为敌。
他带着笑容,许诺着未来的美好前景。
“冠帅,你要知道,不久之前,帝国刚刚在与卡佩的作战中取得一次辉煌胜利,在马恩河战役中,我们使用了巧妙的鱼钩战术,先是让部队撤退,等到协约国的蠢货追击时,才现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圈。那次战役,让协约国损失了五万以上的士兵。你要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们眼看就要无兵可用了。在铁勒,我们则赞助铁勒皇帝的反对者,让他们在国内制造事端,相信,很快铁勒就会陷入内乱之中,无暇他顾。”
“至于扶桑蠢货,他们犯了个大错误,试图染指东南亚利益。扶桑的海军主动挑衅扬基舰队,这只会导致扬基迅倒向我国,等到扬基放弃孤立主义立场,正式参战,协约国用不了多久就会投降。帝国的军队就会转向东方进,扶桑人根本不配当帝国的对手。对于扶桑的惩罚将会空前残酷,对阁下的奖赏,则会是空前优越。”
“但愿如此。这次我也是压上了身家性命,如果不能得到足够回报的话,即使我手下这些弟兄,怕是也不好安抚。”
“赵冠帅说的很对,请阁下放心,自从贵军进入青岛要塞之时开始,贵军的军饷开销,一律由普鲁士帝国承担。物资方面,帝国也会按价给付,从山东的贷款中,予以扣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