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华虹目前,有三座八英寸的晶圆厂,开足马力的话,每个月能产八英寸的晶圆十万片左右。 可晶圆不等于芯片。 晶圆要经过一些列加工处理,才能成为芯片,这里面的转化,既要考虑芯片的工艺尺寸,还要考虑良品率。 说白了,芯片是从加工处理过的晶圆,也就是硅晶片上切出来的,芯片越小,则同样一片晶圆,上面获得的芯片数量越多。 而这个问题,说实话,他并不是很清楚。 这事,胡启也没办法,只能详细的解释了一下。 听他的意思,平均每月一百万都挺难的。 因为晶圆之后后续的芯片加工设备数量不够,平均每月一百万,都得加设备。 “这样啊?” “那如果我们自己投一座晶圆厂,再引进生产线呢,难度大不大?” 不是不信任。 也不是说国字打头的不好。 主要是,论发展速度,这种国字打头的企业,先天就比不上私企。 所以,长远来说,还是得有自己的这一套。 简单点说,可以不大,甚至可以不用,但绝对不能要用的时候,没有。 现在机会其实就挺好。 一来整体差距还没那么大,后来的寡头格局,也尚未形成。 二来选择比较多,晶圆厂也好,后续的制造设备也罢,可寻求的技术引进来源都不少。 至于引进的技术层次……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必然是落后的,是人家不要的。 比如晶圆厂,十二寸不行,那八寸总可以吧? 八寸,也够用了,虽然不如十二寸,可用个十年二十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到那个时候,自研也好,引进也罢,十二寸的技术应该都不成问题。 后续的加工设备也是一样,先买点回来将就用,然后一边搅局,拖敌人后腿,一边砸钱自己研究,没准还用不了那么多年,就能成为行业巨头。 是以,当胡启说产能无法满足的时候,陈远当场就决定自己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