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应梦贤臣(二)-《昭武大帝》
第(2/3)页
前军的百姓,被滚石和明火,骚扰了一下。但是对于如何援救百姓,西凉军估计是很难应付。
要他们劫掠百姓容易,帮助百姓就难咯,所以刘协才会要求盖勋带军去前方,疏散百姓。
至于后方,有百官在那,百姓的安置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朕的西迁军民安顿好后,那群俘虏的黄巾百姓,也得好生安排。
于是刘协又转过身对着张济、张绣二人下令道:“张校尉,你去收拢好贼军,将他们安排在一处,不可虐杀降兵。”
张济茫然的看着天子,又看了看董卓,见董卓点头后,才跪下道:“末将,谨遵圣令!”
说完,带着万余的西凉骑兵,就去安排降卒。
这个董卓,对朕也是容忍,不过也对,朕的命令其实和没下一样,也难怪董肥肥不反对。
朕的这道旨意,说白了,其实是下给西凉军的,朕要再次在他们心中浇灌,让他们再次产生疑问,西凉军到底是董卓边军,还是天子亲军。他们当然会听董卓之令,那么对于天子旨意,是遵还是不遵。
刚才张济的迟疑,已经说明了一切,但是董卓的点头,似乎也是在向西凉军将士们传达,朕的旨意也必须要听吗?
或许现在西凉军中,还没有这种想法,或者是这种想法不够深入,但是当董卓点头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的,对于天子之令,他们就会根深蒂固的遵从,无论是否有董卓的点头。
看了看远方骚乱的百姓,刘协觉得,虽然盖勋出场,能够达到安抚民心的效果。但是若由朕的亲军,西凉军中另类,前去慰问,倒是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样可以缓冲一下军民之间的剧烈矛盾,稍微的改善一下百姓们对西凉军的看法,让他们明白,西凉军中,有好有坏,不是可以一棍子打死的。
这样也好,为诛董之后收服西凉军,减轻舆论压力。
于是刘协,唤来赵风、姜武,令道:“你二人,各带两千军士,打上朕的天子之旗号,去前、后军慰问一番,帮助和救援百姓;同时带上一些医工,救治受伤的百姓。若有衣食不足者,可开军粮放之!”
赵风、姜武接令退下后,刘协望着董卓,发现他虽然脸部有些抽搐,但还是乐呵呵看着吕布对阵徐晃。
这个抽搐,应该不是怀疑,而是不舍,不舍那些军粮。真是一个视钱如命的家伙,和朕的便宜老爹一样,抠的要死。
数道旨意下去后,吕布和徐晃打得也差不多了。
再过十个回合后,徐晃被吕布一戟刺下。一旁的张辽,看到倒地的徐公明,猛的上前一扑,把徐晃擒住。
张辽却不是为了抢功,而是为了防止徐晃死于吕布之手。
毕竟在张辽看来,能在自家主公戟下,走过三、四十回合的人,天下屈指可数。这样的英勇之士,不该过早的这样死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