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节 余怨未了-《烟指烙》


    第(2/3)页

    会的。我们一定会的。局长迅速拿起对讲机:喂,行动小组请注意,立即将徐彬文的基本情况调查清楚。半个小时后向我汇报。

    局长带我们来到汽车站旁边废弃的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小房屋。说是房屋其实四面全部用废纸挡着,屋顶是石棉瓦。屋子的门是几块大小不同的木板拚做而成。

    看着这间破烂不堪的房子,我怎么也不会相信,妈妈会住在这种地方。这是给妈妈遮风挡雨的地方吗?难道妈妈就住在如此简陋的房子里,还过了十五年?妈妈。我在心中问出这个问题向木门重重地跪下,一声长啸,惊动屋顶上的无数小乌。四位女孩子在她身后一齐哭喊跪下:潘妈妈。

    妈妈,我来晚了。我大声呼喊声泪俱下,一边哭着一边诉说:对不起,对不起,是我让您受苦了。她拍打着木门,木门经过好怕重击发出吱吱的声音。妈妈,对不起,都怪我不好。

    徐无边将我拉起来抱在怀中安慰:别太伤心,妈妈已经走了。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要配合公安局将罪犯找到绳之以法。对妈妈有个交待,让她在九泉好瞑目。他擦着我的眼泪,不时地说:听话,你这样一直哭会影响公务的。

    局长走近我身边问:天涯,这门上有一把锁,钥匙不知去向。现在当着你的面将门打开,我们好进去看看。局长命令站在身旁的一位高个警察:将木门打开。

    我第一个站在屋子门口,一股腥臭味扑臭而来,急忙向后跳开五步:好臭哇!

    徐无边不理解地盯我看了一眼,也朝屋边走去,随即也迅速跳出来:屋子里到底有什么?怎么这么臭?好像有死人的味道。

    局长一行人冲进屋子,发现一具男人的尸体。局长用脚踢,随即脚上沾上白白的蛪虫翻滚着。看来此人已死半个月时间,他绝有可能是凶手。局长拿起手机迅速安排法医作解剖。他走出来很为难地对我说:天涯,你能进去看看,死者是你说的余彬文吗?

    我没有回答就冲进去,看着倒在地上浑身被蛪叮食的余彬文,肯定地说:是他,就是他。此时万般仇恨一齐涌上心头:你这个恶魔,害死我妈妈,你也不得好死!我说着抬起脚向他踢去,边踢边说:这一脚带着我满腔的仇恨。第二脚还没抬起,却被高个警察拦住将我抱出屋子。

    徐无边也冲进去看看,捂着鼻子走出来。

    死人很快被公安局的人抬出,四位女孩子看着他,有的拿起木棍,有的拿起砖头向他砸去。你这个该死的流氓!是你闪害死了潘妈妈。她们的一切行动都被公安局的人拦住。

    屋子经过消毒,味道开始散去。无边哥陪着我清理潘菊红的遗物。

    房子小却囊括了所有生活用具。木门边是一个煤气炉子,上面放着一口生锈的铁锅。炉子旁边有一张小小的桌椅,放着五个盘子和三只吃饭的碗。看来,这是吃饭的地方。屋内有三张破凳子,勉强可以坐下人。五块大板拚做的床上一床淡黄色的被褥早已汗渍斑斑,破了五处洞被针线缝着,叠成四方块放在床的一头。床上有几件潘菊红的衣服,很破烂打着补丁,但叠得很整齐。枕头靠墙边还有一个纸箱子。

    我打开看着里面全是她小时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四季的服装,拿出一件粉红色的公主裙,洗得干干净净。这件公主裙是六岁来封江时穿的,妈妈还一直保存着。还有一条背带牛仔裤,是我过十一岁生日时买的。我记得当时在商场抱着这条裤子不松手,只是价钱有点贵,妈妈一直犹豫。几次叫我放下。无耐我哭着说要买,妈妈反复做工作叫放下,我抱着衣服抬起一双泪眼望着妈妈:不嘛,就不。我任性起来十八头牛也拉不回。妈妈知道女儿的脾气,只好狠下心买下来。我只是特别喜欢这条裤子的两个口带,在左右两边大得可以装下一本书。我将手伸进去,发现右边口带用线缝着,这一定是妈妈的杰作:里面有重要的东西。她仔细摸着是硬硬的一个小方块。无边哥,快来看,这衣服里面有一个硬东西。

    打开来看看,一定是妈妈的遗言。徐无边拿出小刀将线挑开,里面放的是一个红红的存折。

    我拿着上面印有“中国农业银行”六个字的存折,将存折贴在胸口放声大哭起来:妈妈,您,您,您这是干什么?您为什么要存钱?却穿这么破烂的衣服,盖这么破烂的被子。我不要,我不要。我只要你活着。我哭着将存折扔地地上。

    徐无边捡起存折塞进潘天涯的包包。这是妈妈为你留的,怎么能不要呢?

    我不要。我指着房子里的一切家什哭着说:你看看,妈妈是怎么过日子的?你看看,她用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我到桌椅边打开一条蛇皮袋子,抓出一把米看着放声大哭:她吃的是这么黄的米,这怎么能吃啊?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吃好点、穿好点、盖好点?我将一粒粒米从手缝里撤落在地上:这怎么能吃?怎么能吃这种米?这还是人能吃的米吗?

    别哭,天天。这还用说妈妈她的心思就是想多存点钱留给你。徐无边两眼泪光闪闪,他看着这屋子的一切,心里就像什么堵得慌。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妈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她是在救赎还是在惩罚自己,亦惑是折磨自己让良心好受些。从前,听天涯说她妈妈的事,感到这是一位不称职的母亲,怎么能怀上别人的孩子将十二岁的女儿赶走?那时她那么小,又怎么能去实现她的愿望?她是卸下包袱还是独善其身?其实,他们都错怪了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