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有这样一个典故: 说以前,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的沙丁鱼,可以在市场上比死鱼卖出更高的价格。 可是,在运输过程中,沙丁鱼的成活率很低,坚持不到回港就死光了。 后来,渔民们发现,只要在沙丁鱼槽中放一条鲶鱼,就可以大大提升沙丁鱼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因为鲶鱼是食肉的,且一到陌生环境就会十分暴躁,四处乱窜,搅动喜欢安静的沙丁鱼也跟着四处逃窜。 从前因为缺氧而导致沙丁鱼死亡的问题,也由此迎刃而解。 这就是——鲶鱼效应。 用一条鱼,来搅动所有的沙丁鱼。 如果说,齐磊是十四班的那条鲶鱼,那十四班就是高一学年的鲶鱼。 得让学生自己打起来,拼起来,不用老师背动的拉扯,就有上升的动力。 你当章南只是单纯的要改造十四班?只是想给齐磊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 错了! 这才是章南在二中推行教育改革的更深层含义,只是绑住几个问题儿童降低了辍学率,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她得让尚北这座小城出更多的一流大学学生,让更多的孩子选对路。 甚至章南还有更大的野心。她要让尚北二中不但是尚北最好的高中,还得是周边各市县最好的学校。 不但要让尚北的学生向往二中,还得让外地的学生也慕名而来。 二中的老师也许水平有限,培养不出省重点、国家重点那些最顶尖的精英。 但是,二中的老师不缺激情,也不缺精力,多教出几个大学生,还是没问题的。 此时此刻,章南在等。 尽管她预想中,十四班这条鲶鱼发挥效用起码要一个学期。尽管她对齐磊说要耐心,要慢慢来。 可是实际情况是,她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教师队伍借刘彦波那帮人的东风,章南已经整顿的差不多了,现在二中的老师就算还没被彻底调动起来,也已经充满了危机意识,开始思考今后的教学工作。 当然,能做到这一步,章南其实已经很满意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刘卓富、汪国臣这种干劲十足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二中大多数老师还是旧思维,是有惯性的,要一点一点的挑毛病,一点一点的调动积极性。 而学生这边,说实话,原本章南是不急的,可是昨晚的那首歌,也唱到的章南心里。 多好的机会啊,如果运动得当,绝不是一期黑板报、一段发疯的记忆而以,更不仅仅是二中的一首校歌,而是二中的一种精神。 如果能让赤子心成为二中的精神,那再上一个台阶,甚至几个台阶,真的就不是说说而已的空谈了。 会省很多力气。 看着操场最远处的十四班,章南眉头紧锁,“快点!再快一点就好了。” ......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刘卓富。 他其实很着急,十四班的那些混蛋孩子其实一点都不笨,章南选出来做鲶鱼的,怎么可能笨? 总之潜力很大,可就是吊儿郎当不想着学习。 若非不是心急,也不会齐磊刚有一点动作,他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去盯自习,甚至还把汪国臣叫去助阵。 现在,老刘都有把齐磊抓过来,给他加一加压的想法了。 不就是让你当个孩子王吗?让他们听你的就行了,又不用你教着他们学,你说你磨叽什么呢? 好吧,对于丈母娘的野望,老刘的焦急,齐磊也没办法。 你让他搞定一两个、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都没问题,可那是一个班啊!! 60几头牲口,一个比一个主意正(执拗、有个性,带贬义)。 全都听话,还是他们最不愿意的学习问题,还得是心甘情愿地坐在那儿拼命,哪特么那么容易? 齐磊其实也在等,他在等时机,而且不是一个时机,是好几个时机一起砸过来。 你当齐磊不急? 他也急! 别看他一夜扬名,一首《追梦赤子心》让他成了二中的风云人物,可是做为一个学生,做为拐了个学神女孩的学生,最大的扬名其实还是成绩。 这一点上,他已经被徐小倩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上次摸底考试,徐倩是9科成绩4个满分,一共丢了7分。 暑假的补习班不是白上的,可谓一战成名。 如果单论高一学年,徐小倩的名声比齐磊还要大。 长成那样儿,还是学神,性格又好,还没架子,离“满分女孩”只差一个长发飘飘好不啦? 据程乐乐探听的情报,光一班向徐小倩示好的小男生,就快要突破两位数了。 其他班级因为离的远,暂时了解不多,也就课间操,或者放学时远远的看一眼。但是可以预见,未来的竞争对手不会少。 用程乐乐的话说,“石头,你完了,你惨了,就你这学渣地位,早晚让徐小倩把你甩了。” 齐磊虽然没太往心里去,自信满满...... (咳咳!!) 可是.... 老子现在不是学渣啊!老子暑假被徐小倩特训过,现在也贼刻苦,不信你让我月考的时候上去试试?不说比肩一班的牲口们,也应该差不了太多。 但是,让十四班这帮牲口拖累着,齐磊连证明自己的机会都没有啊! 所以,他也想快点搞定。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得等机会,而且还不是一个机会! “快点!”齐磊也在默念,“快点来吧!” 也许他重生的金手指就是好运,老天没让他等太久,机会很快就来了。 ...... —————— 九月十五号,十四班被齐磊调动起来的自习热潮已经开始回落,对于老师们天天看着上自习的日子也开始抱怨。 除了少数几个人还干劲十足之外,剩下的人,三分钟热度已经开始过了。 好吧,不错了,这都四天了! 而合唱队那边也终于完成了最开始的学歌,进入合练阶段。 本来这个时候还用不着乐队参与,吴宁和唐奕对合唱曲目还不太熟,还得练。 但是,杨晓和齐磊再练就有点多余了。他俩属于只要有谱子,就能整差不多的那种。 所,以音乐老师干脆把吴宁和唐奕继续关在文体室修炼,把杨晓和齐磊调了出来。 毕竟实际上场的时候,和曲谱上会有略微的差异。 比如,多声部合唱的部分要弹几遍,哪里需要2倍速,哪里又要慢倍速,这些都是要按老师们的设计修改。 提前把两人叫到合练教室,熟悉一下。 于是,杨晓被杨老师带到了合唱教室,齐磊则跟着曹智丽去了舞蹈教室。 兵分两路,各自行动。 咳咳! 说的高大上,其实就是一个初二一班,一个初二四班。 在南校舍,比十四班的条件好不到哪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