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秩六百石-《六朝汉臣》


    第(3/3)页

    文景之治留下那么多遗产,刘彻你小子总不能一毛不拔吧?

    “张公,就这么……”

    “安静!吾还没读完!”张汤抬头,冷声打断,“此帛蕴含两份圣意!”

    司匡喘了一口气,低着头,继续拱手作揖,“诺!”

    张汤哼了一声,目光移动,继续阅读。

    “敕令!”

    “胶西人士司匡,献诸策有功,然治河之事尚未功成,朕无法赏之,只好另行一策,实行封赏。”

    “朕闻之,昔周武王设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朕行推恩,诸王、列侯数量将成倍增之,鉴地方郡守公务繁忙,与王侯时常往来,恐玩忽职守,特在御史大夫之下,重设匡人之职,由卿担之!”

    “匡人,秩六百石,司(掌管)匡正诸王、列侯之职,由卿担之!”

    “卿巡查列国,察王侯不法之事后,可拟奏折于递交长安。匡人所递奏折,不需经兰台,可直入石渠阁!”

    “鉴王侯拥有私兵,朕给予卿调动郡国五百人以下兵马之权。必要时刻,可暂掌郡国一千石以下隶属中尉之官吏。”

    “钦此!”

    这份奏折,明面上是因为治河之策无法施行而特别设置的,实际上,这才是刘彻的本意——匡诸侯,使之听命于皇室。

    新旧外戚的权力已经足够大了,他不希望把这个权力,再交给那群人了。

    推恩,势在必行。

    而负责监察之人,有谁比提出此策的人更适合呢?

    推恩令的策略提出来的那一刻,司匡若不想重蹈晁错之覆辙,就必须和刘彻站在同一条船上。

    张汤把帛书合上,走到案几旁边,掀开左侧的丝绸,把用金色绸缎包裹的大印提了起来,沉声,“接旨吧!”

    司匡深吸一口气,眼神火热,注视着帛书,激动到无以言表!

    这份任命,代表他正式迈入了地主阶级的中层。

    立刻作揖而拜,高呼,

    “臣,接旨!”

    “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司匡弯着腰,从张汤手中恭恭敬敬地接过诏令,大印。

    请这个络腮胡的男人重新入座食用。

    而他则重新阅读上面的内容。

    看着上面黑色的隶体字:

    匡人。

    司(掌管)匡正诸王、列侯之职。

    蓦然!

    一个念头,出现在脑海。

    司匡瞳孔一缩,反应过来了。

    他想到了一件事。

    一件关于自己名字的事情!

    大母要求单名一个匡的原因,自己可能找到了……

    商周之时,很多人无名无姓,多以职务称呼。

    因此,司匡二字,本就是匡氏一族祖先的名字!

    因此,自己这个名字,严格来说,便是匡姓的总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