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赵武灵王惶恐之地-《六朝汉臣》


    第(2/3)页

    这还是逐百余里,安赵国北部边境的华夏英杰吗?

    用“求”字,明显表明,这些“水居之民”,不归他管。

    看这架势,这群民,有自己的君主!

    否则,他何需如此礼让?

    可是,纵使衡胡精读先秦典籍,却丝毫想不起来,这块地区的归属者。

    就像是研究世界国家的学者,某天,在自己熟悉的地域,发现了一个历经数百年,不曾被注意的国家似的。

    河、薄洛之水,面积狭小,若是存在国家,定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

    但赵武灵王对其不能打、不能骂,还要“求”他,放在一般的诸侯国身上,可能吗?

    明显是不可能!

    敢装逼?

    直接打下来。

    可如今,这个国家不仅存在,还威震一代雄主。

    究竟什么原因,让赵武灵王恐慌到这种程度?

    “衡兄,看来你已经发现了,一个史书没有记载,但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一个小国家。”

    司匡微微一笑,“鄚国!此地乃周幽王之弟姬望建立的国家!虽然姬望,或称之为周惠王已经死去,但是其建立的国家却一直存在!”

    为了保证统治的合理性,诸侯国必须有一个符合大义的来历。

    要不是秦国长平之战之后,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灭了周王室,谁敢想到对“父亲国”动粗?

    哪怕是雄心壮志的赵武灵王,也是乖乖的尊敬鄚国!

    衡胡憋着一口气,癫狂地摇头,还是不敢信。

    他嘴里不断地发出不忿的声音,怒斥,“一派胡言!荒唐至极!吾不信!不信!孔父从来没有书写,绝对为虚假之事!”

    “鄚国?荒谬!”

    衡胡手中的竹简和木炭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他用黑乎乎的右手,指着地面上的内容,质疑之火不熄,大呼一声:“此皆君之猜测,算不上事实!”

    早就料到衡胡的反应,司匡眯着眼睛,道:“兄长,儒家底蕴深厚。华夏大地平王东迁初期的地图,你应该见过吧?”

    他微微一顿,略有咄咄逼人的架势。

    “请问,为何在济水北方,黄河与薄洛之水之间,齐之北,燕之南,山东南,晋之东无国家存在?”

    “大好河山,空旷平野、膏臾之地,为何无国家占据?”

    衡胡气的面目肿胀,脸色血红,大脑供血疯狂。

    这句话他不敢接。

    他无法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正如司匡所言,这块地方,没有国家存在的记录。

    且一直没有国家侵占!

    “若如君所言,吾有几点不明之处,还望指教!!”

    衡胡咬着牙,依次伸出了三根指。

    “其一,鄚国成立,必定朝觐周王室,不然,其土从何而来?”

    “其二,为何周王室能够允许鄚国存在几百年?”

    “其三,为何平王不是先带人平定鄚国,反而先迁都洛邑!”

    衡胡拱手,不再称呼司公,高声道:“请君解释!”

    这种涉及孔子做法和春秋礼法的问题,儒士不能退缩!

    孔父希望诸侯重礼尊王室,而王室却乱礼节于天下!

    一旦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他受到的教育会受到严重冲击,世界观将会完全崩塌。

    多年凝聚的儒生之心,将会彻底崩溃。

    衡胡今日必须为儒家而战!

    为道义而战!

    为本心……

    司匡突然一笑,道:“衡兄,看来吾二人今日非要辩论一场不可啦!”

    衡胡伸出左手,意志坚定,吐出一个字,“请!”

    “好!三点质疑,今日吾一一接下!”

    司匡用力拍了一下大腿,一身豪迈气势直冲云霄。

    想要让衡胡明白,必须要从儒家的经典入手,加以质问和解释。

    所以司匡锁定了一个认可程度,仅次于《春秋》的史书——《国语》。

    没有废话,直接开篇点题,司匡背诵道:“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此《国语·郑语》之言!”

    “可是,根据史册记载,恐祸灾加于身之郑桓公,竟于犬戎破镐京之战身亡。”

    司匡得意地笑了笑。

    “小弟不才,很是好奇。为何怕死的郑桓公竟然死战镐京?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疯狂?”

    衡胡端正而坐,得意之色骤然出现。

    高呼,声音嘹亮,传遍四野,“此乃义也!郑桓公为周幽王司徒,自当以大义为重!此乃臣子之义!宗族之义!为我儒家传承大道之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