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拐卖越王-《血海山河录》


    第(3/3)页

    这种被火烤一样的痛苦,现在郑阳王就能清晰地感觉得到。

    朝中故友虽多,门生也不少,但一旦失势,任何关系都不牢靠,他现在正在朝中竞逐着漕运总督这一个官位,但朝中为他说话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每每在朝堂之上,蔡洵一党或者是太子一党以各种借口攻讦他之时,他都有势单力孤的感觉。

    此次他是奉皇上召谕而来的,本以为会顺风顺水的就得到满朝支持,升任漕督,岂料竟横生许多枝节,特别是在漕运受阻于运河枯水期而无法准时运达北疆前线,而他又对此一筹莫展之时,他看得出圣意的动摇。

    这也使他的任命诏书一直未能下达。

    段千仇的海禁论现在已经朝野皆知,这要拜他的洋洋文笔所赐,他是开海禁的忠实支持者,但开海禁只是长远战略,正如段千仇所说,远水是解不了近渴的,要想解此时漕运的壅塞困境,还需要术!

    他一直缺的就是这个术!

    直到段千仇提出向崔成秀借粮的方法,让他一下子茅塞顿开,所以他迫不及待地向皇上推荐了这个提议。

    昨天在御书房,皇帝杨恒起初的反应,让他疑惑不解,皇帝明明就非常想开海禁,为何对段千仇的提议一副深恶痛绝的样子,直至后来杨恒让他草拟论政议题时,他才明白皇上是在做戏,做给天下朝臣们看的戏:“不是朕想改祖宗成训,只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改了。”

    此次他推荐段千仇有功,如若朝廷跟崔成秀借粮成功,缓解北疆的粮荒,同时海运得以重开的话,他这个漕督的位置,基本上就稳了。

    现在他需要做的就只有等。

    等两天后廷议论政的结果。

    不过,他现在需要等的却是一个人。

    一个他终生都钦佩不已、视做神明的人。

    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召唤,他才从心丧如死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重临烨煌城,接受这一场朝局争斗有如冰与火一般的煎熬与淬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