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一词换一个时代-《超科技狂潮》
第(2/3)页
卓越计算机及思维奖则是奖励给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表彰他们锐意进取的精神。哈萨比斯曾经非常垂涎这个奖项,然而他在35岁前。学术上还没什么成就,只能仰望这个奖。35岁时创立DeepMind,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一飞冲天,就此也跟学术研究越离越远。
IJCAI基金会主席先宣布了卓越计算机及思维奖的得主,听到这个名字,现场嗡嗡声四起。
不是大家预料中的夏鸣,而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林澄。
林澄像是踩在云朵里似的,晃晃悠悠上了讲台,从主席手中接过奖杯。
“呃、嗯、嗯咳……非常、非常感谢……”
面对数百名前辈,不少甚至是他导师的导师那种级别的人物,林澄真的有点慌神。
【我也在看着呢,千万不要出丑哦!】
【现场影像我也传给了徐教授,我相信他能看得到。】
晓棠和夏鸣的信息从神聊上传来,林澄一下子镇定了,或许是“徐教授”这三个字起了作用。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凡人,他脑子里有QNI,于是照着记在QNI里的致谢词,算是流畅地念完了。
接下来就是每届IJCAI的精华部分,获奖得主会发表演说,或者是阐述研究成果,或者展望未来发展,演说的内容将会是会议的标志性结论。
今年这一届不同,IJCAI给林澄颁发卓越计算机及思维奖的依据,就是他之前跟夏鸣一起完成的论文:《量子计算方法与四进制人工智能语言指令集及编译器》。他是第一作者,徐教授列为第二作者,夏鸣只是第三作者。
IJCAI收到的不仅是论文,还有实物成品,以及在几个领域内展开的测试报告。面对这一整套东西,IJCAI基金会不得不推翻了之前的所有安排,全力为其开道。
“我们在基于仿生学的量子计算和生物计算综合研究课题中,获得了可以与现有二进制硅基晶体管计算机架构兼容的模拟体系。在这套体系的支持下。我们设计出了相应的硬件,但是,我们的最大挑战,依旧是怎么在一个模拟大脑的全新硬件架构上进行编程。”
“四进制语言是我们为了摸索量子计算的奥秘。所做的第一步简化和模拟,这虽然决定了基于它的人工智能程序离强人工智能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用来模拟大脑的运作也非常粗糙,但这已经是一个可以接近真实随机性的方法。”
“借助这样的工具,我们实现了在全新架构上。自由编程的可行性,实现了指令集的可编辑性,这也就实现了通用性。而借助进制映射的机制,我们也解决了与现有编程语言的兼容问题。”
林澄的演说很晦涩,基本是复述论文的要点,还因为其中夹杂着仿生学和量子计算方法的东西,让不少只依靠传统计算架构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听起来很吃力,换个说法呢,也就是不明觉厉。
“我们在这套体系里分出指令集和编译器,只是针对希望从硬件最底层做开发的人。而对一般的开发者来说,我们的指令集和编译器是一体的,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次级人工智能……”
当林澄的PPT翻到新一页时,众人期盼已久的东西终于露面了:终结者神经元芯片!
PPT上是芯片的物理架构示意图,林澄没有解说芯片,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在这个芯片上创造人工智能。
对科学家来说,这才是最关键的,光秃秃的硬件有什么卵用?给你一条生产线,却不告诉你生产原理、工艺和流程,那就只能干瞪眼。
而这条生产线。根据林澄的说法,不仅是通用的,而且连指令集都可以自由编辑。这个意义太重大了,意味着大家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深度定制软硬一体的人工智能。而且不做完全封闭的体系的话,可以直接用林澄所说的编程智能来进行定制。
没有谁问神经元芯片的硬件细节,IJCAI不是博览会或者展会,与会者并不关心一项技术如何进行商业化,商业上有什么前景,只是关心如何运用这项技术推进自己的研究。或者站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自己又能研究出什么新技术。
当林澄讲完后,热烈的掌声在会场里响起,持续了足足两三分钟。
人工智能的时代果然到来了……
有了硬件,有了编程方法,原本只是零零星星从各个角度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科学家们,就像是拿到了天文望远镜的占星师,浩瀚的星空,即将展现新的面目。
不管是做图像识别,还是从理解自然语言级别出发的语言翻译,或者是各种智能判定等等研究,自此他们不必再自己去鼓捣硬件,甚至都不必再自己琢磨软件,就专心琢磨怎么在这个体系上弄出算法模型,再把它变成实用的人工智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掌声完全是自发的,这套体系当之无愧为人工智能的奇点!
在这个时刻,林澄,这个来自华夏,年仅二十六岁的青年,登上了人工智能学术界的巅峰。
在林澄回位之后,基金会主席开始宣布卓越研究奖。
这时候不少人都拿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向林澄旁边的夏鸣,难道这个奖要颁给夏鸣?
但又想想,林澄的贡献只是将构想变成现实,从而奠定了人工智能新起点。而这个构想,还有具体到技术上的框架都是夏鸣提出的,夏鸣拿到这个奖也算名至实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