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你是在逗我们吗?-《超科技狂潮》
第(2/3)页
夏鸣说:“我们在脚部加装了液压系统,不仅用来充当枪座,还让机甲有更强的机动性,不过这是附属系统,很耗电,所以刚才没有演示。”
江耀华笑道:“你们是怕把别人都吓跑了吧。”
回答正确,这个脚部液压系统,可以让XGPA跳起四米高,跳出十米远,如果结合各种战术动作,根本是对步兵作战能力的革命性突破。
只是XGPA的部件承受力还没到那个地步,而且还需要人工智能对新姿态进行很细致的学习和分析,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夏鸣没拿出来演示。
地堡里又响起抽气声,XGPA抬起了右臂,右边的装甲护臂上安装了一挺7.62mm轻机枪。
轻机枪一梭子一梭子的发射,后座力还不如刚才的反器材步枪,当然机枪的上靶率也不能跟前者相比,但XGPA这个平台很稳,跟架设到阵地上射击没太大区别。
XGPA的表现几乎是将近科幻中的场景搬到现实中,但这还不是结束,夏鸣抱着一次把人震到底的想法,让第二部XGPA上场了。
第一部XGPA的载员还是老洪,第二部的载员则是刘震。
看着第二部XGPA端着一面大盾,一挺12.7mm重机枪架在盾侧的托钩上,连商卫东都讶异地道:“小夏,你不是认真的吧?”
“1780所在除夕前搞定了15式高射机枪的数字化改造,我们顺便就拿过来接到XGPA上了,接口没全搞定,只有测距功能可以用。”
夏鸣用细节告诉他,是认真的。
第二部XGPA没有像第一部那样直挺挺站着。而是埋头矮身,用肩抵住特别改装过的枪托,然后开火,先是点射。再是扫射。能看到清晰的烟尘从脚底升起,但射击精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TM才是……动力装甲!”
那个陆军少将又念叨了一遍,再解释道:“动力装甲不是让人背更多东西,而是让单兵的防护和作战能力更强!机动只是最基础的,这样的……”
他指了指大屏幕上。正端着重盾和重机枪射击的XGPA,话语低沉而有力:“这样的动力装甲,才是未来地面战争的主力!”
人工智能,信息集成,作战为王,XGPA的演示,完全击中了军方在动力装甲上的G点。
江耀华严肃地道:“等下重新整理保密条例,XGPA相关的资料全部纳入二类甲等机密。”
有了这个“二类甲等”在前,后续的演示就完全让人提不起兴趣了。
即便是2020所的动力装甲,演示的也只是手持自动步枪时的射击精度和战术动作。当他们的动力装甲把手雷扔出了150米的距离时。团队还拍掌相庆,夏鸣都不忍心看下去了。
延陵研究所倒也注意到了与武器的数字化联动,但他们没有商卫东这边的关系,没找到1780所,演示的是动力装甲在侦查和火力引导上的前景。
山鹰重工倒是玩出了点花样,他们把动力装甲跟两轮电动车整合了一下,搞出了一个“单兵轻型快速突击系统”,军方代表看得眉头直皱,似乎已经开始寻思要怎么否决这玩意。
两项演示下来,XGPA大出风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方案讨论会就有了结果。江耀华提升XGPA的保密级别,也只是针对相关技术,不等于XGPA就是军方支持的下一阶段方案。
最后的维护演示,XGPA依旧抢尽了风头。穿戴快。加装和替换组件快,而且两部XGPA同时参加所有演示,还没出什么大问题。
更重要的是,XGPA的全套维护设备就在一辆装甲车里,支持人员就是易立擎带着三个工程师,绝大部分工作都是刘震那帮普通官兵完成的。而2020所等单位。不仅拉了一卡车备件和支持设备,每家单位至少有十几号人。
所以当方案讨论会进入到第二个环节,也就是拼PPT的方案讲解时,那位叫张巍的陆军少将就直接问:“你们的XGPA还差哪些环节才能投入实用?”
这是直接想用的节奏了?
夏鸣亲自上阵做讲解,他点到PPT的正文,回答说:“动力装甲是一整套体系……”
PPT上是一个用苜宿引擎制作的实战动态场景,在城市废墟里,两辆低矮宽大的装甲车停到一处开阔地,从装甲车上下来八部动力装甲,六部分作两个三角战斗队形,相互掩护,向废墟里推进,剩下两部以装甲车为依托警戒四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