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普罗米修斯-《超科技狂潮》
第(2/3)页
徐教授成了植物人,研究所的存留就成了问题。虽然唐晓棠向燕大力争保留研究所,但她的年纪和资历都太浅,没办法独自担起一座研究所。其他人既不熟悉这个领域,又没胆量接这个烫手山芋。正逢十月大假,燕大还没来得及下定论,但到这个月底,研究所多半就保不住了。
大家都看到了这样的前景,所以研究所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何兴辉和胡俊两个助手在各找门路,之前谈好的那些合作单位也纷纷撤资,至于艾利略公司,趁着徐教授丧失了自然人权利和唐晓棠没了投票权的机会,干净利落地将支持研究所的项目切掉了。
唯一庆幸的是,林澄没有退缩,坚持下去的意愿比唐晓棠还强。
也就是说,研究所现在只剩他们三个人,而且弹尽粮绝。
下一步该怎么走,三个人讨论了很久,定下了两个计划。
第一个是保底计划,将研究所转为私人研究所,在燕都继续坚持下去。
这是最坏的情况,脱离了燕大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虽然从表面上看,徐教授在的时候,燕大也只给研究所提供了场地,但背靠燕大,就不缺人才和资源,跟其他单位合作也很顺畅,得到的学术成果,也很容易受人重视。
一旦离开了燕大,其实就等于离开了正规的学术圈,沦为整个科研体系都瞧不起的民科团体。就算有了惊天动地的大成就,也会遭受各种质疑和打压。
第二个计划就是力争让研究所留在燕大,要实现这个计划,就得尽快拿出引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为此必须在明面上调整研究方向,让燕大认识到研究所的价值。
讨论之后,三人决定将方向转到生物计算机,拿出一篇《四进制建立量子计算壳探测神经量子效应》这样的论文,开创出生物计算机的新领域,足以保住研究所。虽然研究所不得不丢掉“人工智能”的名头,改成“神经量子计算研究所”之类的名字,但有了这顶帽子,就可以继续推进徐教授的研究。
不过这样的论文不是白纸黑字就能拿出手的,必须要有试验数据和报告。而之前的试验,因为方向不对,再加上侯云婷的破坏,数据和报告都不能用了。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得让千颜再运转一次。
问题就在这里,没了艾利略的人工神经突触,也没了启辉器,千颜动不了。当然夏鸣也想过不需要启辉器,不需要补充人工神经突触,靠自己去启动,但出来的结果在逻辑上就说不通。
唐晓棠不得不去美国一趟,一方面是寻求人工神经突触和启辉器的替代品,一方面是找学术界的熟人跟燕大说情,至少拖延一下撤销研究所的时间。
夏鸣的工作就是找钱,不管是新的人工神经突触,还是新的启辉器,都需要钱。
唐晓棠有钱,毕竟是艾利略的股东,卖掉股份少说也有几千万美金,但股份变动的事情,不是短时间能搞定的,更何况艾利略是杨远昌把持着的。
如果放开手脚,不计后果,找钱也容易,可这两周的艰苦还有另外一部分,那就是他被警方盯上了。
侯云婷和邓健的事,找不到凶手,只能草草定为意外,但警方却由邓健追索到艾利略公司与研究所不寻常的关系,嗅到了跨国大案的味道。
在“搞个大案子”的驱动下,警方在这两周来对夏鸣的监视是无孔不入,虽然对夏鸣来说,这些监视完全是聚光灯下的表演,但他也不得不打住从非正常渠道找钱的念头。
要在短时间里从正常渠道赚到钱,夏鸣只能把精力放到普罗米修斯上。
普罗米修斯的商业版本已经在一周前发布了,基础版的功能就是单纯的节电。依照李迪罗的要求,夏鸣和林澄还开发出了两个dlc,一个是耗电量分析,一个是白名单管理,毕竟基础版是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非必要的cpu响应都禁止了,这就让一些必须要常驻后台的app不能实时响应。
基础版定价19元,dlc每个6元,只要31元,就能极大地改善手机耗电的情况,而且把手机的管理权真正掌握在了自己手里,操作还很简单,不需要考虑root后的安全问题,这对安卓玩家来说绝对是神器级别的app。
普罗米修斯的销售状况却无法让夏鸣满意,开卖的头三天,装机量突破了一万,之后的增速就像是仆街网络写手的收藏和推荐,每天有气无力地就涨那么几个。
分析后的结论是,这个量是已经将q群、卡吧和安卓技术论坛这些核心用户都圈住了,这些人是粉丝向的,最在意的是功能,钱是其次的。但在核心用户之外,普罗米修斯不仅缺乏推广力度,收费模式也与现有的免费大潮背道而驰。更关键的是,绝大部分人对手机耗电状况,还有手机的管理权其实不在意,所以普罗米修斯的前景不怎么光明。
“我这辈子最讨厌三件事:女人骗我、老爸骂我、我花钱买了手机还被人当傻子玩!”
李迪罗对这个结论不服,他认为安卓手机上的app充斥着各种欺骗和强叉,安卓手机完全就是个骗子和强盗的集中营,总有人会对此不满,总有人不甘心被肆意鱼肉,这就是普罗米修斯的前景。他一直筹划着搞个大新闻,为此他成天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这个世道就是这样,不管想做点什么,都得先有钱。李迪罗的第一步计划,也就是最起码的商业推广,都因为没钱而搁置着。
原本夏鸣是有这笔钱的,张至诚还欠他三十万的反破解程序开发费,以及半年外部独家授权的三百万。按照协议,现在能拿到一百三十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