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人生不满百,常怀百岁忧!-《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3)页

    包拯点点头:“确实如此,西湖城的规划我是事后才看到的,但农业银行的规划却是我亲自把关的,出现在规划的事情,基本在现实中都出现了,季默提前就堵上了漏洞,这等能力,我从未在任何人身上见到过。”

    文彦博和富弼闻言脸色都有些沉重。

    蔡襄奇道:“怎么啦?”

    “季默要求在央行任职的人,要和其他的部门脱离,最好是独立在朝廷之外,只接受朝廷的监督,却不接受管辖。”

    吴奎解释道。

    蔡襄和包拯相视一笑。

    文彦博虽是包拯的同年,但他也很少见到包拯笑,此时的好奇心便起来了:“有何高见?”

    蔡襄笑道:“这很符合季默的风格。大家都知道,央行一旦筹办起来,天下的财富就会往央行集中,届时恐怕连三司都不如央行有钱。

    如此汇聚天下财富的地方,岂会没有人觊觎?

    如果央行受朝廷官员管辖,那么该官员会不会上下其手,他的上司会不会对此有想法,三司、政事堂会不会有想法,甚至……”

    蔡襄笑着往天上指了指。

    文彦博和富弼点点头,示意明白。

    蔡襄道:“我想在季默的设计之中,早就把这一块都考虑在内了。央行的好处大家都能够看得明白,央行不必为朝廷兜底,对朝廷的诸多支出也不必负有责任,这些自然由三司来负责便是。

    央行的唯一职责,便是让天下的潜藏的财富重新回到市场上进行流通,光是这一项,央行便有存在的意义。

    大家都应该有看过季默的《国富论》,里面的主张中有这么一项——只要让金钱流动起来,便能够创造价值。

    根据季默预计,民间潜藏的铜钱大约有2.6亿贯左右,这不包括那些劣币,加上流通的劣币,这部分的财富可达三亿贯!

    大家想一想,大宋的钱荒闹了多少年了,年年都在铸币,年年都还是缺钱,因为缺钱,市面上的经营萧条,民间甚至不得不用实物交换,可实物交换究竟有多不方便,大家也都是清楚地,这对市场的扩大着实障碍太大!

    央行一旦筹办起来,不说将潜藏的铜钱全部都发掘出来,哪怕只有十分之一,多出来的三千万贯,都会让大宋的经济活力十足起来,经济上去了,大宋的商税也会水涨船高,这么一来,大宋的的国库便不虞空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