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不征之国-《统计大明》


    第(2/3)页

    见卢象升还在那喋喋不休的着剿灭流寇的事,崇祯真的忍不住了,干脆直接问:“你的这些朕都知道了,那么你对建奴这一战怎么看?”

    卢象升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收拾了一下心:“臣这些子一直在讲武堂的参谋部观看他们推演,臣以为讲武堂参谋部的建议非常正确,而孙督师之策太过保守。

    保守就意味着风险,臣觉得,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保证安全的最好办法,而且臣觉得新军根本不需要大规模调动。

    喜峰口建奴既然最多两万,而且真奴可能不到一万,那么臣觉得以永平新军和勇士营大部足够歼灭来担

    虽然两部因为骑兵不足,不适合追击,臣建议不妨把建奴引到喜峰口以内,然后截断建奴后路在聚而歼之。这样一来敌骑兵就难以发挥优势。

    而且调曹文诏部还有一个坏处,那就是曹文诏部大多是蒙古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战场不肯出力,面对的敌人又是建奴感染瘟疫的部队,所以很可能就是调过来也不敢追击。

    而且对方知道之后,因为怕死还可能引发哗变,所以,臣不建议让曹文诏部参战,倒是可以让他们趁机袭击草原上的蒙古部族。

    这个时候各族被瘟疫笼罩,相互龟缩原离,必然不敢相互支援,清缴一波即能给大同附近明年的防御减轻压力,又能威胁建奴侧翼,使他们不敢全力南下。”

    听到这家伙终于肯跟着参谋部的计划走,崇祯和朱慈烺都松了一口气,不过这家伙好像比朱慈烺和参谋部的计划激进的多了。

    朱慈烺一点也不奇怪,这家伙不仅好战,还勇猛到无脑,提出这种冒险的建议很符合他的风格。

    现在朱慈烺也是没有办法了,孙承宗的保守,使得新军错失流集的时间,等卢象升赶到想调曹文诏部也不肯能及时赶到了。

    宣府的新军要留下来防御多尔衮的主力,所以即使卢象升不冒险,朱慈烺也不得不冒险一把,好在四万对两万,加上边军配合,不全歼,最起码击退应该没有问题吧。

    崇祯松了了一口气道:“听你要连夜去往喜峰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