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探监-《大明1630》
第(2/3)页
“铁木真也没有的?“刘成听了一愣,旋即回过神来,笑道:”不错,我还有你,的确是铁木真所没有的!“
崇祯五年的晚春对于北京的人们来说并不好过,若是在往日的太平时日。这些居住在这个时代最伟大帝国首都的幸运儿们这个时候将会带上自己的妻儿奴仆,前往京城四郊的景致玩赏,享受春暖花开的各种乐趣。但几年前的后金军破口将北直隶和山东的许多州县荼毒了一番,虽然城内的人们并没有收到伤害,但许多人的庄子都遭到抢掠,亲属佃户被杀死或者掠夺出关,这对于他们的经济和情感都不能说不是一次巨大的打击,而连年的辽饷和灾荒更让情况雪上加霜,街面上也萧条了不少。
一顶两人小轿穿过街面,一个青衣老仆跟着轿子,不时和里面说些话,轿子后面还跟着两个青年仆人,扛着一个大食盒。路旁的赶忙让开路来,皇城根脚下的人个个眼睛都利的很,虽然这轿子不大,但看轿夫的打扮,仆人手中的器具,显然是乔装出行的达官贵人,若是冲撞了人家一个帖子送到顺天府尹,一顿乱棍打死了也是白搭。
“少爷,前面就是刑部狱了,您想明白了吗?“老仆低声对轿子里面的人说道,声音里满是掩不住的担心。
轿子里坐着的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从外表上看他与杨鹤倒有七八分相似,正是杨鹤之子杨嗣昌,他们父子二人都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名宦,又以知兵著称。杨鹤入狱的时候,他正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永平、山海关一带的军务,此时辽东大凌河之战刚刚结束,明军大败,不但援军被败,名将祖大寿等数十名将佐、万余士兵困守城中,危在旦夕,加上正在进行的登莱平叛,整个北中国几乎都笼罩在硝烟之中,在这个时候受任督查永平、山海关这样的京师要地的防务,杨嗣昌肩膀上的责任不可谓不重。而亲身父亲被打进刑部狱中,命在旦夕,身为人子的杨嗣昌的心情之复杂可见一斑。
“无妨!“杨嗣昌沉声道:”我已经上书圣上,请辞去官职,代父死,待会我见上父亲一面,便回家沐浴更衣,以待雷霆之怒便是!“
“少爷!”老仆赶忙劝道:“不可以呀,老爷来京城之前曾经向我交代过,说少爷您千万不可以沾了这件事情,只需一心国事即可。”
“胡说!“杨嗣昌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出来,他猛地一顿足:”父子骨肉至亲,岂有父陷牢狱。子为高官的道理?这与禽兽何异?我杨文弱读圣贤书,岂有做出这等禽兽不如的行径的道理?“
“少爷!少爷!”老仆见劝说无用,干脆跑到轿子前面将其拦住,那轿夫也只得停了下来。可杨嗣昌索性跳下轿子。向不远处的刑部狱行去,那老仆见状只得跟了上去。主仆二人来到狱前,杨嗣昌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刺,道:“这是你们薛侍郎的名刺,本官要见一个人!”
那两个看门的小吏见杨嗣昌器宇不凡。又能拿出本部侍郎的名刺,赶忙一边请杨嗣昌入内,一边派人请上司前来。杨嗣昌进得狱中,立即闻到一股污浊的空气,下意识的伸手捂住自己的口鼻,他想起老父正在狱中所受的苦楚,心中更是酸楚万分。
“杨大人,杨大人,你怎么来这儿了?“当值的郎官赶忙跑过来行礼,杨嗣昌拱手还了一礼道:”老父在此。杨某方寸已乱,行事荒谬之处,还望见谅!“
那郎官听到杨嗣昌这般说,也不由得叹了口气,杨嗣昌这种做法在政治上自然是颇为不智的,授人以柄。但按照当时以忠孝为核心的儒家道德规范,却是无可辩驳的正道。他知道这也不是口舌能够说服对方的,苦笑道:“老大人正在丙字房,天字号,你随我来吧!”
杨嗣昌随那郎官过了两重院落。来到一个较为僻静的院子,两厢的牢房无论是从通风、光照、卫生较之先前的不啻是天壤之别,那郎官指了指边角的一间道:“老大人便在那间,只是门却开不得了!”
“多谢这位仁兄了!”杨嗣昌知道对方已经是通融了。低声道:“杨安!”从那老仆手中接过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双手奉上道:“来的时候匆忙,替我取些茶水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