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大纵深防御也有缺点-《统御全球》


    第(2/3)页

    无论是防御战中抵抗敌人的进攻还是在进攻中撕开敌人的防线,步兵承担的都是伤亡极大的炮灰任务(当然一般来说步兵师会得到一个团或一个旅的坦克加强),与之相比德国人和西方国家都更推崇依靠强大的坦克完成这个任务。

    而在撕开阵地之后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组成的快集群向纵深突入,步兵师完成占领和向两翼扩展的任务,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妥协,因为苏联人的步兵师和炮兵部队缺少机动车辆无法跟进机械化快集团的进攻,所以两种机动力不匹配的部队必须分开担任不同的任务。

    这样一来,如果碰上了同样爱留预备队的对手,脱离了大部队孤军突入的装甲集群被包饺子的可能性也是蛮大的。”

    历史上的这个问题其实和德国人的机械化集团在二战中期进行闪电战时屡屡吃瘪情况类似。

    随着交战各国对反坦克战术的成熟,单纯集中尽量多的坦克部队就能所向披靡的做法很快就踢到铁板。

    只不过到了44年苏德兵力对比悬殊,德国人基本上已经没有预备队了,苏联的大纵深进攻才屡屡得手,否则的话,只怕情况未必会那么理想吧?

    不管是德国的闪电战和苏联的大纵深战略,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打到后面只能是两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最终对决。

    到达南方集团军群就指挥部的隆美尔,借口说自己有点晕机,就靠在军用椅子上面假寐,当然隆美尔不是正的头晕,他在用“上帝之眼”观察苏联人布置在彼得罗夫斯克的防御阵地,而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在一旁小声讨论。

    苏军在彼得罗夫斯克的防御阵地,东西宽两百多公里,南北也宽三百公里,整个彼得罗夫斯克城被包围在中间。

    这些防御阵地内,每间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火炮阵地,阵地内和阵地前,都有很多反坦克壕沟,各防御阵地又通过战壕相连。

    这样巨大的防御阵地,苏联的兵力最少有一百万,当然他们的正规军肯定没有这么多,但是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的男人不少,他们都是很好的炮灰。

    用上帝之眼看完阵地的隆美尔就在心里确定,这是苏联第一次对大纵深防御的实践,他们想用实践来证明大纵深防御的巨大作用。

    隆美尔绝对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必须在第一时间摧毁掉这个实践大纵深防御阵地,从而给苏军造成一种大纵深防御不中用的假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