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原子弹研发(上)-《统御全球》
第(2/3)页
这点钱根本无法让海森堡招募更多的人手来帮着运算海量的数据,就连实验用的石墨板,纯度都达不到标准,这让海森堡的实验数据错误百出,德国的原子弹研发因为经费不足而严重滞后了。
正如“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所言:依照德国的科技水平,在1942年就可以造出原子弹。
因为早在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就已成功地进行了元素铀核裂变的实验。为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人的原子弹仍未造成呢?
1939年9月26日,著名科学家海森堡参加了柏林召开的第二次核研究会议,并指出了两种利用核裂变能量的可能方法:
一是利用纯铀235制作一种超级炸弹;二是使用一种减速剂使第二代中子减速,从而制造出一种“铀燃烧器”作为能源以提供巨大的能量。
汉堡大学的哈特克也来了,他指出将铀和减速剂分层放置的重要性,两个月后,费米和西拉德也得出了相同的设想。
海森堡认为,从理论上说,石墨和重水都可以作为减速剂,但哈特克这位曾在卡文迪什同卢瑟福一起工作过的物理学家,却认为用重水做减速剂比较好。
但是经过海森堡的多次实验,纯石墨并不能作为原子减速剂,只有重水才是最好的减速剂,可重水那玩意儿德国根本就不生产。
其实,这是德国人失败的主要原因:
因为重水的生产是极其困难和昂贵的,战前世界最大的重水生产厂——挪威的电解水厂每月只能提供10公斤重水,德国本土没有这种设施。
1942年下半年,希特勒自开战以来惯用的闪电战术失灵。为扭转不利局面,纳粹德国加大了研制原子弹的力度,加快了研制原子弹的步伐。
位于挪威南部平原的维蒙克工厂,在被德军占领和接管后成为德国人生产重水的重要场所,而重水即氧化氚,是原子核爆炸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英国情报局很快窃取了德国人增加重水生产的秘密,并针锋相对地制定了代号为“新手”的作战计划,该计划试图通过空投伞兵,一举摧毁维蒙克工厂的重要设施。
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天气恶劣,再加上伞兵们缺乏相应的经验,要么机毁人亡,要么被活捉,计划以流产告终,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非常失望,同时也非常着急。
经过反复酝酿,一个新的破坏活动方案出笼,1942年6月26日,6名挪威特种兵被空投到维蒙克工厂所在的平原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