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元首的御用狗-《统御全球》
第(2/3)页
他们主张,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应该是由领导全部战役的人组成,机构尽可能小。
最高统帅部只为元首参谋机关,只应在总体上制订战略计划和未来各次战役的计划,而不能干涉具体的一线将领指挥。
因此他们坚决反对扩大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权力,而力图根据陆军的发展情况,扩大陆军总参谋部这一作战和组织机构,极力阻挠属于最高统帅部系统的某种军队指挥机构在陆军中出现。
陆军总参谋部的许多做法,就是为了防止权力落入凯特尔这样忠实于希特勒的军事顾问们手中,因为这些人对希特勒的战争计划可能会表现出危险的、不分原则的赞同态度。
历史上的希特勒,在战争前期,其战役计划和指挥都由陆军总司令部实施,希特勒没有进行很大的干预,最多是积极参与制订准备措施。
到法国战役开始后,希特勒开始插手前线的指挥了,其结果是使最高统帅机构与陆军总参谋部发生了危险的双重发号施令现象,甚至使陆军总司令部对陆上战役的指挥权被完全剥夺。
最高指挥机构编制中的这种混乱现象,这种无休止的分歧,甚至传染到了下级中去。
总之,凯特尔的这个人为希特勒确立在德**队中的“统帅地位”铺平了道路,并使之畅通无阻,这人算是功过参半吧!
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凯特尔元帅,那德国将出现另外一种景象,至少不会在战时出现指挥重叠和混乱的现象。
在希特勒战略决策错误的时候,也有希特勒最为信任的军事顾问帮忙说服,这样德国本来出现的失误将大量减少,尽力争取凯特尔元帅的认同和信任,又是隆美尔面前的一道难题。
隆美尔闲庭信步地来到凯特尔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与希特勒的办公室隔着另外一个人的办公室,那就是帝国元帅戈林的办公室。
凯特尔与戈林的争斗,在德国高层,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希特勒当然不会去管,手下权臣的争斗,才更利于他的统治不是。
隆美尔作为凯特尔的下属,在进门之前还是需要敲门喊报告,德国的等级制度极为森严,而且深入人心,隆美尔必须遵守这个规则。
“碰碰报告”
“请进”
凯特尔见是隆美尔来了,连忙站起来迎接,而且十分热情地招呼道:
“是隆美尔元帅啊!恭喜老弟了,这么快就晋升到元帅军衔,老弟现在可是德国十一位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老弟今后可是前途无量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