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英雄外交官-《统御全球》
第(2/3)页
不久,希特勒命各国驻奥使馆,一律改为总领事馆。5月,南京国民政府委任原使馆代办何凤山为总领事。
纳粹分子大肆煽动反犹狂潮(隆美尔不是纳粹党哦),犹太店铺被捣毁,大批犹太人送入集中营。
面对灭dǐng之灾,欧洲犹太人决计出走,希望借此躲避纳粹魔爪,但是取得一张出国签证难若登天。
当时肯接纳犹太人的国家少之又少,而且签证条件极为苛刻。一位奥地利犹太幸存者回忆当年的绝望心情:
“签证!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有关签证的消息中,我们醒来,就被签证问题缠绕。
我们时时刻刻在谈论这个问题……我们能去哪里?白天,我们努力获得必要的证件、意见、印戳。晚上,在床上,我们做梦,梦里是长长的队伍,官员!签证!签证!”
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数约18.5万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
因此,对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求生的**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
1938年7月13日,在法国埃维昂召开了讨论犹太难民问题国际会议,与会32个国家都强调种种困难,相继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拒绝伸出援手。
于是,素有世界******之称的上海,成为各国犹太人首选目的地。奥地利中国总领事馆就成了犹太人获取“生死签证”的最后希望。
国际形势风云突变,被推到历史风口浪尖、富有同情心的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不忍看着犹太人在维也纳等死,他向走投无路的奥地利犹太人伸出了援手,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
17岁的犹太少年高德斯陶伯,曾先后奔走把除中国以外的驻维也纳的近50个国家驻维也纳总领馆都跑遍了而一无所获,绝望中的他,最后来到中国总领馆。
出乎他意料的是,20份签证在很短的时间里拿到了。捧着这一大叠生死攸关的生命签证,想到全家逃离虎口美梦成真,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高德斯陶伯于1938年7月20日一次就从中国总领事馆拿到了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这消息在犹太人中迅速传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