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冯唐没有因为这个不满意的答案,而恼羞成怒的离开,反而是耐心的想了一会儿,继而笑着说道:“你能听得出来,我是一个中原人士,对你们的历史,我只是从我家主公那里听说了一diǎn儿。但我的故乡有句老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想不想听我这个旁观者,为你解说一下当年的战争局势。” 真田幸村猛地抬起头来,有些斥责意味的说道:“你的意思是说,我刚才的言论有什么不正确吗?难不成说那个没有担当的丰臣家,还有理了不成。” 冯唐呵呵地笑了起来,笑声之中,竟然有一丝对真田幸村的鄙视。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身为主公的丰臣家,是否拥有担当。而在于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之间,究竟有没有本质的区别?” 真田幸村瞪大了眼睛,他还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解析过曾经的关原合战。 冯唐察觉到已经引起了对方的注意,于是继续说道:“德川家康是什么人?曾经身为织田信长的左膀右臂,却在私底下小动作不断。要不然织田信长怎么会勒令他的长子和妻子自裁谢罪。这么一个不安分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老实本分,但实际上,却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这一diǎn,你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吧。至于石田三成,在成为五奉行之一之前,或许,还有着身为武士的优良节操,但是登上权力高峰之后,你怎么能够保证他不是下一个得川家康。” “你胡说!”真田幸村和他的父亲,在关原合战的时候支持的就是石田三成的西军。其中并不全是政治投机的因素,某种程度上?石田三成的人生轨迹。也是能让骄傲的他们佩服一二的。 所以,当有人质疑石田三成当初起兵,是别有用心的时候,他的愤怒可以说是从心底里发出的。 “石田三成,乃是丰臣家的忠臣!” 他大吼着对冯唐说道。唾沫星子都已经喷射到了冯唐的脸上。 但冯唐仅仅是掏出手帕,慢慢的他当了自己的脸,而后才缓缓的说道:“丰臣秀吉也曾经是织田信长的忠诚。” 哐啷一声雷响,回荡在真田幸村的脑海之中。今天,他的人生观,已经被颠覆了。 眼前这个老头说的没错。丰臣秀吉,也曾经是织田信长的忠诚,他的忠诚甚至超过了德川家康,然而丰臣秀吉最后做了什么,他用一个3岁的小孩子,做了织田家的家督,而他自己却实实在在地控制了织田家的大权,从此继承了织田信长的家业。 这个时候,对历史典故也有些了解的真田幸村。也想起了北宋名相文彦博曾经说过的那句话。 “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真田幸村无力地坐回了榻榻米上,刚才还充斥在重新上下每一个毛孔里的愤怒,此时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 冯唐现在非常满意真田幸村的状态。看起来他的人生观,已经被摧毁。整个人的认知状态似乎已经回到了小鸟在蛋壳里的时候。那么,对于这样一只刚刚出生,或者说重新出生的小鸟,冯唐是不是应该抓住机会。将自己的人生观强行洗脑给他呢? 答案毫无疑问是,当然要这么做! 于是,冯涛患上了一种语重心长的语气。继续使用着和他的年龄极其相符的语速,缓缓的说道:“一名真正的武士,应当知道自己该效忠于怎样的主公?他需要寻觅一位值得自己效忠的人,然后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的,矢志不渝的,忠贞不二的献给他。石田三成也好,丰臣秀吉也吧,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武士应该效忠的人。或许,只有织田信长的雄才伟略,才值得你这样的人去效忠。可惜,他已经不在了。” 真田幸村也是很佩服之前信长的,对于冯唐将织田信长拔高到如此地步,他并没有什么反感的地方。 不过,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个疑问,性格率真的他,毫无保留的就问了出来。 “既然知田信长这样的伟丈夫已经死了,那天底下还有什么人值得我效忠,你为什么又劝说我去效忠那个黄口孺子丰臣秀赖呢!” “天底下并非没有人值得你去效忠。但你和他的缘分究竟到了哪一步?还需要你和他见面之后才能下定论,这种事强求不来。不过这也不是我此行的目的,让你去效忠丰臣秀赖,并不是因为他像他的舅公那样是个伟丈夫,而是因为他给你开出了如此丰厚的薪酬,让你的家人可以过上富足而稳定的生活。如此一来,你便再不需要有任何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去实现你的理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