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从原来的航空学校毕业后,曾经赴苏俄深造,结果回来时发现老东家已经换成了朱斌,而他学来的那点似乎很先进的东西,跟光明空军学校的比起来,有天壤之别! 在参加过古镇口保卫战,并亲自打下五架ri机后。作为王牌之一,他有幸入选jing英战队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培训,用了三年时间掌握了从四百公里低速到八百公里极限速度的螺旋桨发动机,以及超音速战机的训练课程。并以全队第三的好名次毕业,军衔也晋升为中校。 三年前,他第一次率队参战平津,击落ri机十一架,战功卓著,晋升上校,进修后,终于有了率领一支复杂编队进行战区支援任务的资格。这一次,是他首次制定并执行远程符合作战任务,从内心讲,有点紧张。 比起单纯的空战,这种涵盖空中作战、对地侦查遮护、轰炸打击和战术辅助的复杂任务更令人头疼,虽然有非常先进的智能辅助系统和强大的三军指挥部作为后援,基本万无一失,可模拟推演千百次后,真正上阵干活了,仍旧不免有种发挥僵硬的感觉。 坐在雷霆一号空中炮艇副指挥位子上的副手察觉到他的一丝紧张,理解的笑笑没有作声,换做自己,也不会表现的更好吧? 电台中很快传来另一个懒洋洋的声音:“指南针收到!指南针收到!雷霆一号请讲!” 何伟清稍稍松了口气,问道:“我部已经接近战区,请通报实时概况!” “指南针明白。我已经看到了你们的信号,欢迎何上校驾临西疆。”玩世不恭的声音带着笑意,但言语之间半点不耽误正事,“预定一号作战区域在你的一点钟方向,距离155,目前一切正常。2点钟方向大约320处,有不小于二十架的敌军编队正在接近,速度430,请做好接触准备。” “收到!谢谢指南针!”何伟清一边听一边在旁边屏幕上手动标出各项数据,机载计算中心以卫星链路沟通后进行校准,并在“指南针”发过来的实时坐标上更新。 所谓“指南针”,便是有张逸坐镇的第一架“大嘴鹦鹉”战略飞行器,在送下袁植等六个特勤人员后,并没有立刻离开战区,而是悄悄的利用半隐身技术连夜躲藏到乾德附近的博格多山中,上次半夜挑起苏军与十八集团军特编师的战斗,就是他们的手脚。而他们的任务,也是从头到尾保证整个西疆计划的完美执行。 何伟清率领的综合作战编队不但有空中军事侦察卫星的帮助,更关键的是要取得他们的近距离支持,借助机载的核堆和电磁脉冲喷she引擎,“大嘴鹦鹉”可以长时间的在战区垂直升降并隐身侦查。这个时代,还没有人能够找到超音速巡航和电磁隐身的她,在强大的雷达系统和卫星侦查联合扫描下,方圆五百公里的战场,都在他们的关照之下。 战场情报马上被推送到护航中队那里,十二架f-24飞鲨立刻分出八架组成四个双机编队,丢掉基本空了的副油箱后,机身灵巧的借助火箭推进器增速到六百五十公里,快速攀升到八千米高度后改平,居高临下的迎着远方冲来的敌机高速逼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