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技术换技术-《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3/3)页

    “可是团座!”孙铭说:“目前为止,这种武器就只有八路军那有。如果考虑从国外进口反坦克炮,一来价格要比火箭筒贵得多,二来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以及能发挥的作用可能还不如火箭筒!”

    这是华夏反坦克装备尴尬的地方。

    此时华夏海岸线被鬼子封锁,国外物资和装备很难运进国内,即便能运进来价格也是翻了数十倍。

    同时反坦克炮又是老大的一个家伙,没有规模化或是没有坦克、炮兵掩护,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极低,往往是花大价钱费尽千辛万苦买了来,一个战果都没有就被敌人摧毁了。

    这也是顽军奇缺反坦克装备的原因之一……不是买不起,也不是买不到,而且在空、炮、坦全面落后的情况下,几门反坦克炮就是敌人的靶子。

    这同时也是楚云飞如此重视火箭筒甚至明知是坑也要往里跳的原因。

    楚云飞在指挥里来回走动,思考着火箭筒的重要性以及权衡利弊,甚至已在脑海里进行推演。

    他是黄埔五期出身,对战略、战术方面的研究当然不弱,他知道这火箭筒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有效的单兵反坦克装备。

    既然是单兵装备,就意味着它对空、炮、坦的依赖程度很低,于是可以在其它方面全面落后的情况下实现反坦克。

    从这角度来说,李云龙开的价格一点都不贵,这可是让一支军队拥有了反坦克能力,使其在战场上与敌人战车部队有一拼之力。

    这能挽救的生命,以及取得胜利乃至改变装备态势所带来的利益,哪里是这些粮食能比得上的。

    问题就在于……

    这种单兵反坦克武器应该批量装备,而李云龙那开的价格却无法批量装备,甚至楚云飞还相信有一天真跟鬼子打起来急需火箭弹时,李云龙这家伙又该给火箭弹涨价了!

    “我们应该从他们手里买技术!”楚云飞下了决心:“买生产火箭弹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如果买不到技术,我们宁可不要!”

    “可是团座!”孙铭有些担忧:“这技术对他们来说就是会下金蛋的鸡,他们能卖吗?”

    “所以……”楚云飞说:“我们不应该单纯的买,而要用技术换技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