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自此,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灭亡,一统天下的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一年后,王翦率领大军直下井陉,杨端和率领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王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 李牧用兵如神,大秦铁骑虽强,短时间内却难以取胜。 罗网的探子用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 不久之后,秦军大破赵军,王翦、羌瘣尽定赵地,俘虏赵王。 嬴政是在赵国出生的,受到过无数屈辱,本想亲赴邯郸把欺负他的人坑杀,韩非多番上书,痛陈利害,打消了嬴政这个念头。 其实就是一句话,别的诸侯国的王室和贵族见到这等屠杀,会生出更多的抵抗之心,于统一大业不利。 小不忍则乱大谋,等到天下一统,再行清算。 反正这些贵族每一人身上都有数不清的罪孽,清算起来毫无难度。 连下韩赵两国,秦国威势大涨,余下四国无不胆战心惊。 修养数月,秦国陈兵燕国边境,一场新的战争即将爆发。 这里就有人要问了,你不是科普过,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么?怎么打完了韩赵就去打燕国了? 灭国的顺序是这个,打仗的顺序不是。 打仗的顺序是:韩(灭)→赵(灭)→燕(胜,灭一半)→魏(灭)→楚(溃败)→楚(灭)→燕(灭)→齐(灭)。 秦国大军压境,燕王喜恐惧的睡不着觉。 好在秦军并不忙着进攻,给了他喘息之机。 燕王喜被吓破了胆子,想要委曲求全,献宝、割地、称臣都能答应,燕太子丹却不这么想。 燕丹昔年在赵国为质子,和嬴政算是发小,关系不错。 嬴政成为秦王后,燕丹又到秦国为质子,但嬴政对他不怎么样,在东皇太一的放纵下,燕丹逃回燕国,成为燕太子。 幼时的经历让燕丹行事手段颇为偏激,喜好弄险,且不考虑后果。 得知秦军陈兵边境,立刻就想要刺杀嬴政。 嬴政身边有盖聂护卫,想要杀死嬴政,需要一等一的高手。 燕丹最先找到的盟友不是墨家的人,而是农家的“侠魁”田光。 历史上的诸子百家中,农家并不是显学,远不如儒道墨法声名赫赫,在《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