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8月艰难的抉择-《从继任太守开始三国》


    第(1/3)页

    第363章363、八月,艰难的抉择!

    看似八条路,最根本的实则就两条——打或者不打!

    打,跟谁打?怎么打?

    不打,是投降?

    还是撤退。

    撤退,又能退到哪去。

    孙权艰难抉择,投降,撤,不在他考虑中,打,又如何打?

    这需要从长计议!

    但只要不投降,有一件事,必须要做的,城墙加固加厚,是他们的重重之重。

    而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最关键的是,他们接连交战,损失太多了。

    本来按照周瑜预计预想,从庐江回来,靠着山越补充,一直也没来及做,就赶上丹阳失守八县。

    紧接着,一桩桩噩耗,孙策亡故。

    那段时间,在他们看来,是他们最难的时候。

    好在那时候,刘枫没有趁机攻打,而是选择在夏收进攻。

    跟他们决定一样,他们也是这样决定。

    不同的是,他们还没来及行动。

    且他们新兵居多,而庐江却大胆采用了俘虏。

    收编了江东六万俘虏,花上两个月,整合出六万精兵!

    一番交战,颇显不凡。

    不提从都督周瑜那,分出去吴景和诸葛瑾分兵平贼的两万人。

    只有都督周瑜在阳羡县,四万人,展现出了江东兵的风采。

    做到了跟黄忠率的精兵,差不多一换一伤亡比,不得不说,代价惨重,弃守阳羡仙县城,借助烈焰焚城才达到。

    而孙权这路大军,就超级惨了。

    六万大军。

    孙辅陈端领走一万,朱治又领八千,朱然又领三千。

    在刘枫亲临曲阿城前,损失不大,两三千左右。

    合计还有三万六七。

    最惨的是那天下大雨,那日,城墙突然塌陷,被埋了一两千左右。

    之后,他们仓促应战,最后撤离曲阿,一番清点,孙权差点吐血,他这一路被打废了。

    这也是他烦躁、暴躁的原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