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驴得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第(2/3)页

    “还是何平的原著太过优秀的原因,所以你才会觉得电影改编的有些平庸。说句良心话,拍的已经挺不错的了。”

    众人随着观众的大流走出电影院,看《驴得水》的人不少,但是相比前年《牧马人》上映时候的盛况,却是要差不少。

    刘爱霞看着人群说道:“《驴得水》的故事还是残酷了一些,感觉受众面有点小。”

    “何止是残酷了一些,残酷、荒诞、离经叛道,《吕得水》在何平的作品可以排进前三了。”

    “才前三?”

    “废话,你把《福贵》和《许三观》放在哪里?”

    《福贵》出版两年多,在国内狂销近千万册,早已成了国内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被奉为“一个男人的苦难史诗”,其内里的严酷让无数读者为之垂泪扼腕。

    而《许三观》则是今年年初刊载,上个月刚刚刊载完毕,甫一推出便受到了广大读者们的热烈追捧,被何平的书迷们誉为“继《福贵》之后国内文坛又一经典史诗”。

    《人民文学》编辑部已经给《许三观》报名了下一届,也就是85年的茅盾文学奖,从编辑部到读者,没有人怀疑《许三观》会落选茅盾文学奖,获奖是实至名归,没获奖肯定就是黑幕。

    刚得知何平回到平县,梁跃进立马跑到了他家。

    “着啥急啊,我还能把书给别人吗?”何平无奈道,梁跃进跟狗撵兔子一样追在何平身后。

    “时间就是金钱啊,大哥!早一天出版就早一天挣钱。”

    收到书稿之后,梁跃进又“欲求不满”的问道:“大哥,你说的那个‘作家村’啥时候干啊?”

    何平意外,这小子比自己还积极。

    “我都不急你急啥?”

    “我能不着急嘛,‘作家村’要是弄成了,我以后还哪里用得到出去求爷爷告奶奶的催书稿了。”

    梁跃进自从听说何平提出“作家村”这个概念之后,心里就惦记上了这块肥肉,只要能干起来,出版社可以说坐地起飞,以后就不是出版社到处去跟人家收书稿,而是在一堆书稿里挑三拣四了。

    到时候老子就是这帮作家的“爸爸”,梁跃进愉悦的想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