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房玄龄被说服之后,何稠紧接着便开始调集工匠,召开大会,告知他们空中大桥的工程。 无一例外,所有人都被吓得不轻。 这个工程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而且听起来匪夷所思。 他们在进入万民城之前,都有过搭建桥梁的经验。 但搭建的都是普通的桥梁。 也就是某条小河上的石桥。 群山之间搭建桥梁,这等事,他们想都不敢想。 但……当何稠给他们演示了一遍可行性之后,所有人都不由激动了起来。 就如何稠所说,他们,将开创前所未有之匠业! “匠人的最高境界,改变天下,济世安民!” 何稠以这个口号鼓动着他们,拉着一百个有经验的匠人和他一起加班,开始测量和赶制各大山峰的建造图纸。 其中,自然少不了其他部门的配合。 比如说崔绩的地理司,他那里,有着关于万民城内外的所有地形资料和数据。 三天之后,粗略的建造图纸已经规划完毕,在许牧审核批准后…… 房玄龄总务司麾下的小吏们,便开始前往桥梁经过的山路上,通知百姓。 告知大桥下方道路居住的百姓们,万民城的天工司即将开工,在这里修建一座大桥。 然后小吏们便带领着军队们,开始拆迁征地。 没错,直接拆迁征地。 在隋唐时期,朝廷开办工程,是没有老百姓讨价还价的余地的。 比如说拆迁征地,朝廷可以选择给钱,也可以不给。 但大多数时候,比如说当年修建东都的时候,原有的住户,都被驱逐了,什么都没给。 这个观念持续了整个隋唐时期,直到宋神宗时期,才出现了……拆迁补偿款,以及以房补房的条例。 宋朝为了拓建开封城,把开封的外城都拆了,往外继续修筑。 途径不少百姓屋舍,使得民怨沸腾,百姓疯狂反对,于是便颁发了一个补偿政令,告知百姓,家中有房的,被拆迁了屋舍的,都可以选择两种方式。 要么是以房补房,要么是获得财物的补偿。 当时的民居都很便宜,百姓们都选择了财物。 仅仅是拆迁开封城的外城墙,宋朝朝廷便赔付了百姓两万多贯的钱财,拆迁了一百多户百姓的屋舍。 平均下来,一户百姓,获得了一百多贯钱。 自此之后,宋朝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拆迁之路。 没办法,谁让宋朝财政有钱呢。 皇帝对百姓也非常宽厚,所有拆迁征地,都要给赔偿,因此崛起了一批拆一代。 和后世二十一世纪唯一不同的是,宋朝的民居房舍都很便宜。 但在隋唐时期,极少给百姓赔偿。 在房玄龄的固有观念里,百姓们居住的屋舍,都是万民城的。 正因为如此,很快,小吏们在征地的时候,就遇到了阻力。 这些百姓都是从外界流离失所而来,好不容易在万民城获得了个居住的屋舍,眼下还要被强行拆除…… 修建那什么大桥! 大桥之下的百姓们本来不反对大桥,在他们眼里,只要他们能吃饱喝饱,其他的都不重要。 虽然这个大桥听起来十分不靠谱…… 于是乎……桥墩下的百姓们,开始成群结队,和小吏们争论了起来。 “凭什么?凭什么要拆俺家的房子?” “俺活了这么久,就没听说过还能在山里面搭桥修路的!” “俺要见主公!主公一定是被你们蒙蔽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