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搬离董府-《我在曹营当仓官》


    第(2/3)页

    “那敢问兄长,是司空的官职大,还是大将军的官职大?”

    “自然是大将军。”

    “这,便是重点了。”楚云压低声音继续道:“这也正是主公的高明之处,袁绍势力虽大,可胸怀眼界,远不比主公!”

    “贤弟何出此言?”

    “兄长请想,无论是大将军一职,还是司空一职,其实都是由天子册封加冕,且徒有其名。天子所册封的官职,实权究竟有多大,还是由首封诸侯各自的势力决定,朝廷并不会给予兵马钱粮或者属地,对么?”

    “贤弟所言,振聋发聩!愚兄受教,愚兄受教啊!”董昭之智,在曹操众谋士中算得上是一流,楚云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自然已听懂其中利害。

    大将军也好,司空也罢,都不过是由天子册封一个名头。

    而天子眼下分明是受曹操所掌控,也就是等于,曹操想册封某人多大的官职,就可以如愿以偿。

    那袁绍为区区虚名而不悦,拒不受封,眼下欣然拜领了大将军一职,可见此人贪慕虚名,不知务实。

    而曹操,视虚名如无物,以区区缓兵之计,稳住了袁绍,为接下来的发展壮大赢得了足够的时间。

    如此一来,曹操与袁绍二人可谓高下立判。

    当然,从袁绍与曹操对传国玉玺那截然不同的态度,也同样足以看出二人之间的差距。

    “兄长既然懂了,也就该明白,你我眼下虽仍为汉臣,可一时的官职高低,并不重要,在主公心目中的地位,才是重中之重,因为主公虽非天子,却无异于……”

    楚云的话没有再说下去,但已足够令董昭明白这份道理。

    “哎,贤弟深谋远虑,远非愚兄可比啊。”董昭激动的握着楚云的手,钦佩之余,倒是有些自惭形秽了。

    “兄长无须妄自菲薄,一年前您力劝主公迁都许昌,计败杨奉、韩暹等白波军,足见兄长目光长远,智略超群。”楚云给足了董昭面子,赞誉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