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双喜临门-《赵云》


    第(2/3)页

    亦有记载云:暴室啬夫许广汉女许平君出嫁时十四五岁,而其丈夫刘恂时年十六岁。

    有些皇族的婚龄则更低,一些婚姻几乎处于童婚状态。

    汉昭帝、平帝、霍氏、王氏的婚龄皆在十岁以下。

    所以,他们两人在这个年代不算早婚。

    以往,蔡家、蒯家的门开都快被踏破了,近的自然是南郡、南阳一带的家族,远的有长沙、桂阳、零陵。

    毕竟荆州的影响力传不到中原,故根本就没有那边的家族过来提亲。

    再说,这个年代要是隔得太远,结婚成本实在是想象不到的大。

    男方遣人前来迎亲,在路上都走好几个月,所以蒯家也好,蔡家也罢,在赵云建议后只是稍微考虑也就答应了。

    周《礼记·昏义》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汉平帝元始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

    如今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

    三书是汉族传统嫁娶的礼仪,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后世人一般就把两种礼仪合并在一起,称为三书六礼。

    不要看到赵云他们一路上风平浪静,其实也说不上吧,连山匪都遇到了两次。

    南郡周围,特别是江夏与荆南几个郡内,蛮人动不动造反。

    要不然,在汝南郡杜春在赵谦眼里就是个屁,只是碍于袁家的颜面没去搭理他。

    而在南郡,张泉的地位简直与太守蔡讽不相上下。

    那是因为随时都面临蛮人的叛乱,他要带兵出征保境安民,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混乱年代,手里有武力的人更吃香。

    本来,是准备蒯权和蔡讽互为媒人,反正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

    这下要一起嫁女,显然就没办法,况且蔡讽还是南郡太守,总不可能有事没事儿帮着你赵满去跑东跑西吧。

    幸好,来了一个明白之人,那就是刚从老家返回,即将去长沙当太守的张机。

    当他介绍到身边的从弟叫张羡时,赵云瞬间石化,难道说几年后荆州一带发生瘟疫老张辞职,就是这人当的太守而后造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