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荀彧这时候比较冷静,敌人的嚣张气焰已经打压下去了,刚才皇帝为什么没动手,就是无法破釜沉舟。其实对于袁谭这边来说,现在也不是破釜沉舟的时候。 所以走了出来,正色道:“陛下息怒。自古以来,立嫡不立庶,立长不利幼。更何况,大皇子有大功于社稷,是三皇子万万无法相比的。陛下立三皇子为太子,岂能服众?天下不满,人心浮动,若被人利用,必然累及社稷安危,还请陛下重新考虑。” 袁绍大怒,被人利用?你是在说自己吗? 但已经感受到这话语里犀利的威胁。 神策府名臣良将的厉害,如雷贯耳,忠诚也是人尽皆知。 逐渐冷静了下来。 依旧怒火中烧,冷视颜良等人。他当了这么多年君王,也是看出来不是这些心腹不肯动手,实在是没有准备好。 对于荀彧的这番话,也是无言以对。 这才感悟,这登基的第一天,已经开始面对许多君王一生都在面对的问题,就是王权不完整,权力不够,官员不臣服。 其实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有皇帝弱,百官强的事情发生。 但袁绍是开国皇帝,开国皇帝没有弱的,除了袁绍。他为什么弱,他心里也清楚,就是因为他大儿子。 要知道开国的过程中,肯定各种势力膨胀。别的开国皇帝膨胀的都是自己的势力,所以开国皇帝的掌控力最强大。 而袁绍的确也膨胀了,但天下是他大儿子一手打下来的,所以他大儿子膨胀的也不小。 他想用皇权的力量压不下去,又压不住,又不占道理。 今天若是彻底撕破脸的话,以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来看,他一点道理也不占。又没有准备好,无法留下他大儿子的性命。 袁谭跑出去后肯定造反了,百姓反而不会支持他这个皇帝。 这简直就是给了大儿子推翻他的理由。 袁绍到底也是一代枭雄,深知今天不能闹翻,不能给他大儿子造反的理由。 于是硬生生咽下这口气,一挥袖子,“此事暂且作罢,来日早朝,准备任命各路官员的事宜。” 大唐开国,如今这大殿上的官员,却是汉室封的,自然不行,需要重新任命。 所以皇后、太子这些册立之后,就是文武百官,各地主官的任命。 袁绍说完,知道自己不能留下去了,转身就走了。 “散朝。”大太监德全急忙喊道。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钦佩的目光看了看真正的主子袁谭。今天这事情办的硬气,转身赶紧跟上了袁绍的脚步。 大殿上,只剩下了一地鸡毛。 这事情肯定没有人会传出去的。 就当没有发生过。 政治就是这么苟且。 但袁尚的太子之位如煮熟的鸭子飞了,就看到,德全把金黄色的太子服饰,盘子一端就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