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袁谭发时都吓杀-《带着百货大楼回三国》


    第(3/3)页

    龚睇第一个大骂许攸无耻,“什么东西,冀州缺军费就是因为他许攸贪污,让我们出钱?”

    “贪得无厌。”

    “哎,两位仁兄,不能这么说,正因为有许大人,我们的买卖才好开展。”东郭仪笑道。

    “这可是五万贯,可不是小数目。”向允皱眉。

    东郭仪道:“当然,不能让我们三家拿,有了许大人盖下来的冀州大印,谁想要加入我们冀窑商会,就要出钱。若是不加入我们的商会,以后也就别做陶器这一行。”

    如果事情成了,他们三人就是这个行业的巅峰人物。

    掌控一个行当,日进斗金。

    “今后,我们要更加依赖许大人才对。”

    三人对视一笑。

    ……

    冀州安定。

    邺都繁华。

    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几乎都在这座新都城有产业,还是主产业。

    这也是邺都繁华的重要原因之一。

    邺都作为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肯定不可缺少任何方面。

    围绕着邺都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各行各业,上至大商会,下到小作坊,养育了数以万计的各行各业从业人员。

    时夜。

    东郭仪的府邸。

    他召集了冀州所有窑口的主家。

    随着所有人到齐。

    东郭仪颇为自信的说道:“蓟窑没有了,我在蓟窑的人传来消息,闫山他们不知所踪。”

    “我们何不成立冀窑商会,取代蓟窑在天下的地位?”

    “这里有冀州别驾许攸大人的文书,所以在官府方面,大家不必有任何担心。”

    “商会的目的不是合并,而是联合。同进同退,共同制定规则,有钱大家一起赚。”

    各窑口的人听到这番言论后颇为动心,议论起来。

    忽然有人道:“听说出了一种瓷器,闫山他们的失踪可能于此有关。”

    这些都是陶器产业的人,当然比任何人先得到消息。

    东郭仪道:“我也有耳闻,我认为,瓷器是很神奇的,但并非一个品类,应该是一种窑变。若是不然,那人也不可能只带一件……。”

    “所以不能量产,大家不必因为担心。”

    说起来,瓷器的出现,仿佛一座大山压在所有制陶人的心头。

    但东郭仪说的就很有道理。

    各窑口到来的人,皆精通此道。

    也认为只是偶然而得的器物。

    龚睇这时候站出来说道:“我们应该抓住这次的机会,生产一批精品,打开我们冀窑的名声。”

    向允也道:“如今陛下迁都,刘虞归顺,北地太平,正是赚钱的时候。”

    于是乎,众筹蓟窑商会,大家联合起来赚钱,得到了赞同。

    不过还需另外出资打点官方的人。

    这里各郡十几个窑口,按照规模出资,群策群力,也就不算多。

    大家为了一个更好的前程,也没有任何意见。

    于是就定了下来。

    带着百货大楼回三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