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先垫一部分,大家手里有钱的,也都出一点,就当是村里借的,到时候算利息,”余真道,“这个月酒厂先不分红,再把产量再提升一倍,这样每天就有将近十万进账,一个月不到钱就出来了。” 见他下了这么大决心,大家也不再反驳。 毕竟当时说好的,酒厂的利润全部由他支配,这也是白纸黑字写在公司章程里的。 统一了意见,全体村委就开始行动起来。 老吴负责召集村民。 一听说要修桥,村民们报名都非常踊跃。 在家门口挣钱啊,而且工钱比外面高出一倍,还能吃好喝好,这种好事大家当然愿意了。 再说了,那座老桥,也是很多人的心头之痛。 因为太老旧了,想要买点砖头、水泥、河沙,拖拉机都不敢过,只能送到桥边,用三轮车一点一点转进来。 那些修过房子的,当时别提有多艰难了。 于是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很快就来了三十多个人。 老吴的小舅子,也在第一时间请来了挖掘机,连夜赶工,必须要在河水上涨前把基础弄好。 挖掘机把巨大的钢筋笼子,放进河底的基础坑里,岸上的搅拌机,也在大功率发电机的带动下,开始搅拌着混凝土。 老吴领着村民,用小车推着混凝土,经过用木板搭出的路,把混凝土倒进坑里。 嗡嗡—— 振动棒的声音,打破了幽幽河谷的宁静。 看着大家忙得热火朝天,余真也没有闲着,不仅要留意大家的安全,还要时不时地看看图纸,对照一下材料什么的。 经过两天的连续努力,几个桥墩的基础总算完成。 接下来就该杨八万出场了。 桥墩、桥面都需要支模,他这个木匠自然能大显身手。 一些会扎钢筋的村民,也开始在附近的空地上,对一捆捆钢筋下手。 “姐夫,”这天傍晚收工后,张远波悄悄找到老吴,“今天就别回去了,晚上跟我去县城见个朋友。” “什么朋友?” “这不是现在钱不够吗?”张远波道,“我联系了一个卖钢材的朋友,愿意给我们垫资,但价格稍微要高一点,所以想跟你详谈一下。” 有人愿意垫资,这肯定是好事啊。 于是老吴坐上小舅子的车,来到县城一家不错的饭店。 不愧是做大生意的老板,穿着体面,而且很会说话,很快老吴对他就有了信任。 “范老板,”酒过三巡,老吴说道,“首先我感谢你能垫资,支持我们村的建设。” “客气了,我是做生意的,做生意自然要投资嘛。” “刚才我请示过村长了,他说价格高一点也可以,”老吴道,“但前提是,你要准时把钢材送到位。” 范老板和张远波一听,眼里同时流露出一丝喜色。 “不过他说了,质量绝对不能有问题。” “这个你放心,我的钢材绝对保证质量,而且明天第一批材料就到位,”范老板举起酒杯,“来老吴,我再敬你一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