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智圆,行方-《隋末之万钧之势》


    第(2/3)页

    这分明是皇上受到了一个位剃了头发的道士点醒,最后走上争霸天下之路的。

    袁天罡已经在心里头脑补出来,一个“逃亡者”与一位“道士”不得不说的故事。

    佛道两边都想到了接下来该怎么操作,儒家的代表这会儿有点急了。

    人们都很好奇,大宁帝国的皇帝到底是在怎样一个机缘下,走上争霸天下之路的呢?

    恒晨和尚和袁天罡的脸上的表情已经出卖了他们,既然佛门和道门现在都给出了“解释”,儒家岂能落后?

    梅,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不正符合孟子所说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皇上引用儒家先贤的话太多了……

    轰隆,轰隆,轰隆,三声炮响,姜万钧的龍辇驶出了洛阳城。

    姜万钧前脚离开洛阳,关于他的种种传说在坊间便流传开来。

    大家都鼓足了劲,誓要将皇上绑在自己的“马车”上。

    佛门一开始在这件事情上占据绝对的优势,首先皇上亲口承认,那是一位僧人,并且将“智圆”的法名赐予了佛门弟子。

    这事就算说到天边去,佛门也占理。

    而道门对此表示不服,道门给出的理由是,“行方”这个道号也是皇上赐下的,而且“智圆”和“行方”均出自老子。

    皇上显然受道门的影响更深。

    不要忘了,大宁左丞相魏征曾是道门中人,而且据考证,魏征曾使用过“智圆”这个道号,后来才改叫“玄成”。

    很有可能,那首诗便是魏征所作,即便不是魏征,也可能是皇上自己所作。

    皇上说过,魏征是皇上的一面镜子;皇上曾将金城薛举、薛仁杲父子修建的皇宫赐给了道门;皇上还招募了许多道士加入铸造局;大宁的太医院便是在道门的帮助下成立的……

    道门一口气拿出许多条证据,证明皇上与道门的关系更亲近。

    佛门最怕翻老底了,谁让他们底子不干净呢?

    但儒家却有话说,要论对皇上的影响,儒家才是第一。

    翻出皇上曾经下过得圣旨,其中处处可以看到儒学的影子。

    三方争执不下。

    等到这些话传到魏征的耳朵里,魏征已经处在暴走的边缘了。

    这不是瞎胡闹吗?

    皇上选择走上争霸之路,那是上天的指引,也只能是上天的指引,岂能将功劳归结于某一个人?如果是人,那个人一定是死人。

    皇上既然已经把“智圆”这个法名赐人,那便说明这个人肯定是不在了。

    或许这个人是佛道兼修,也可能是佛道儒三者兼修。

    魏征下令,将三家在长安的负责人召到跟前,狠狠训斥了一顿。警告他们,如果再敢拿皇上作伐,就让他们好看,这才刹住这一股不正之风。

    不过表面上是没有人再提这件事,可是在暗地里,事情还在发酵着。

    被姜万钧赐法名“智圆”的和尚,这些天可是愁坏了。

    佛门派系林立,难得定论,因此纷争不断,争斗不休。

    随着他被大宁皇帝看重,身份水涨船高,在佛门中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可也正因为如此,排挤,打压接踵而至。

    尤其一些年轻的弟子,心思浮躁,对他很不服气,都觉得如果自己见到皇上,也能被皇上欣赏。所以经常对他出言不逊,背地里冷嘲热讽。

    甚至有更恶毒的和尚讽刺他是朝廷的耳目,佛门的叛徒。

    有传言说要不了多久他便会入朝为官,成为朝廷的“走狗”,皇上准备以佛治佛。

    这样的日子,让智圆实在苦闷,偏偏又无可奈何。

    眼看着日渐消瘦的智圆和尚,恒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此事若是传到皇上的耳朵里去,该如何是好?

    皇上钦点的和尚在佛门受到排挤、打压,会不会让皇上以为佛门有二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