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礼书-《隋末之万钧之势》


    第(2/3)页

    整个皇宫,只有皇上花钱没有限制,因为他背后有庞大的少府作为支撑。

    如果谁有能力“打劫”皇上,绝对是发家致富不二选择。

    杨淑妃回宫,晚上姜万钧办了一场家宴。

    不过在家宴上,主角既不是皇上,也不是杨淑妃,而是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一手扶着肚子,一手牵着小骨朵,她有足够的底气“教训”在场的所有人。

    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赶紧加把劲,“开枝散叶”。

    长孙当然不好直接数落慕容雪飞和施一尘几人,所以就把小兰拉出来,上演了一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幸好高士廉求见,将姜万钧给解救了出来。

    高士廉不知道,他稀里糊涂就把长孙皇后给得罪了。

    孕妇小心眼起来,记仇的很。

    就这样,选秀的名单上,高姓女子被长孙皇后给抹掉了,换成了一个姓长孙的……

    高士廉这一次来是求救的,姜万钧让他完善礼法,但又不同意恢复周礼,这么一弄高士廉就为难了。

    这不,逼不得已,高士廉决定请皇上为他解惑。

    事实上,姜万钧对周礼并不是特别的抗拒,他真正在意的是结果。

    换句话说,是否对国家有利,是否对自己有利。

    如果里边夹带着太多的私货,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大宁的统治,姜万钧若还一口全吞下,那他不成傻子了吗?

    另外也好考虑“适宜性”。

    “适宜性”,即:时宜,地宜,权宜。

    就比如说,“男女授受不亲”,这是礼。

    但是问题来了,“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嫂嫂溺水了,救不救?

    不救,那是见死不救。

    救,男女授受不亲。

    救不救都不对,怎么办?

    孟子说:“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