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李彦仙首战扬名-《水浒新秩序》


    第(1/3)页

    今年伐宋之战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争夺西北和东南两处战略支点,以压缩新宋政权的战略纵深,逐步实现对其的“合围”之势。

    如穷山恶水出产少的福建路,对各朝来说都是“兵家不争之地”。

    但对掌握制海权且提前布局海东、明州等地的大同来说,拥有福州和泉州两处优良港口,又与海东岛隔海相望的福建路,必然是未来大航海的重要支点。

    趁着新宋无暇顾及之时,以极小的代价收取福建,进一步巩固以海制陆的大战略,绝对比花大代价争夺宋军肯定会反攻的江南东、西路要强得多。

    而且,无论福建、江陵,还是陕西,三个战场都因为地理上的特殊性,使得内部问题极多(连皇帝都差点被水贼抓住)的新宋政权左右不能兼顾。

    有第五军沿长江防线整体上牵制,其余各军局部打局部,战争结果基本没有悬念。

    所以,事务繁忙的正乾皇帝便没有再次御驾亲征。

    时间到了十一月中旬,大雪初停,徐泽在工部尚书陈规的陪同下,检查了京津塘铁路燕京南段收尾情况,并慰问一线铺路劳工。

    当初,陈尚书预计这条长三百余里的铁路三年内可以铺设完成,相关计划和预算都是按三年时间来做。

    可是,一切从头做起的事业哪有那么容易成功?

    铁路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攻克各种技术难关,也需要不断修正工程计划。

    结果,三年时间过去,四年也一晃而过,格物院的蒸汽轮机都要开始进行机车和海船实验了,京津塘铁路却仍未完工。

    心急上火的工部尚书陈规立下了春节前不完工就辞职的军令状,将办公地点搬到了工地上,与劳工同吃同住同劳作,现场督办解决管理和技术难题。

    徐泽同样非常关心这项关系大同未来发展方向性问题的大工程,曾先后三次深入现场查看施工情况,这是第四次。

    其人在陈规的陪同下来到一处工段,饶有兴趣地看着墙上张贴一张大黄纸,正是各工程段推进明细表,绝大部分已经打了勾,剩下的仅有几项。

    不出意外的话,此位面第一条铁路应该能在正乾六年的十二月中旬左右完工。

    “京津塘铁路能顺利完工,元则居功至伟啊!”

    超期一年多才完工的工程项目还能受到皇帝如此高的赞扬,主事者陈规没有半分受表扬的喜悦,只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当即行礼道:

    “臣,有负陛下恩宠!”

    陈尚书在皇帝面前还算坦诚,此话乃是发自内心。

    因为工程一再延期,主持大同帝国“开国第一大工程”陈尚书承受了极大压力,弹劾其人的奏章摞起来早超过了一人高。

    弹劾的理由自然是为国负责,追究经费使用去向和工程管理责任,但这背后真正的原因却是充满各种利益考量。

    公心者有之,为“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而发声者有之,热衷于某个位置而趁机拱火亦有之,源自前朝政治斗争的习惯提前站队者同样有之。

    仅仅是修筑一条短程铁路,就惹出这么多事。

    等京津塘铁路投入运营并产生惊人的经济示范效应,既而对传统的河运和海运行业产生极大冲击,相关利益群体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幺蛾子。

    陈规久经庶务,并不是陈淳、凌振这类不问世事的纯技术官僚,自然能够猜到每份弹章背后隐藏的信息,英明神武的正乾皇帝更是洞若观火。

    正是皇帝为其挡下了绝大部分的火力,寻机惩办了一些屁股不干净的家伙,并坚定不移地支持陈规调整计划追加预算,才能让京津塘铁路顺利进行下来。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朝堂就会有争斗。

    随着大同立国日久,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国力愈发强盛,其官僚系统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各类问题。

    单论朝中,争权夺利、拉帮结派的问题早就有了苗头,各部门之间为了政绩和行政资源暗中下绊子、使阴招也是有的。

    当然,在正乾皇帝的强力镇压下,这些问题都藏得很深,跟议事只看立场不论对错的宋廷相比,大同朝堂的风气简直“纯洁”得不像话。

    但老树发了新芽也还是老树,想要在旧社会里建立新秩序,绝不是砸烂一个旧世界之后再重新建立一个新世界这么简单。

    只要是官僚,就必然会有官僚“该有”的各种问题。

    老牌的宋、辽官僚问题恶化,新崛起的同、金两国也不能免俗。

    这是刻进人类骨子中的天性,不以任何制度和团体而改变。

    就算能够改变,也只是某一些人一时或一个阶段的改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