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金龙攥着拳头说话,有些气愤。 这话一出,老太太不由得一笑。 “金龙啊,你还真聪明,倒是提醒了我。我们有办法整掉张国山,难道还整不了一个张易?” “奶奶,我们这是想到一块儿了。” “据我调查,张易他最近也在做古玩生意。而且,好像还赚到了一些钱。对付他,我们不妨故技重施!” 刚说完这些,张金龙就收到了一条微信消息。 “少爷,我跟踪张易,发现他去了红林旧货市场。” 看到这条消息,张金龙的嘴角,露出了一丝阴险狡黠的笑。 “奶奶,他去了红林旧货市场。” “哦?那个地方不是要拆迁了吗?很乱的啊!” “没错啊,奶奶,那里的确很乱,而且,还容易发生意外呢!据我所知,上半年就发生了四起火灾呢!” 另外一边。 张易从医院里出来,坐上了陈叔的车。 两人没花多长时间,就到了红林旧货市场。 红林旧货市场的规模,其实比古玩一条街要大的多,街道大大小小纵横有十几条,各种旧货五花八门。 虽然鉴定次数增加,但是,也不能随便滥用。 东西这么多,想要从这里捡漏,得有一定的运气和眼力才行。 因为要拆迁,这附近所有的店,几乎家家都贴着跳楼价处理的标签。不少东西,的确比平时便宜很多。 不过,张易和陈叔不是来淘二手货的,他们直接去找那些古玩店。 大概逛了两条街,终于,张易在一家店里看到了一个笔筒。 刷着一层红漆,还有雕工,但是,他上手拿了一下,又感觉非常厚重。 有些奇怪。 很普通的木料才会刷漆,但是,普通的木料,却不会这么重。 想到这里,他决定用掉第一次鉴定的机会。 当右手食指触碰到那个笔筒的时候,脑海中的声音来了。 “清代海南黄花梨笔筒。” “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原产地海南吊罗山,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始终位列五大名木之一。” “此笔筒上,雕刻有山石,古松,文人高士,雕工一流,寓意高尚,笔筒整体浮夸而不失典雅庄重之感。内壁之上,更有非常漂亮的山水纹路,确为清代海南黄花梨笔筒真品。” “美中不足的是,此物在传承的过程中,可能经过乱世纷争,古人为了隐藏这个名贵的笔筒,在表面刷了一层朱漆,使得,美不外漏,请问,是否修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