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炸窑-《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3)页

    重也不客气,便开口问道:“我来问你,当初入窑之时,这些兵俑可曾晾晒干透?”

    “入窑兵俑,都已足足晾晒十日有余,而且那几日天气燥热,日头正足,兵俑确实已经干透了。”

    屯长想了想,应道,“而且,这些兵俑在入窑之时,我都派人细细察看,全都完好无损,没有丝毫裂痕。”

    “烧窑的温度呢?”

    屯长道:“这温度是我亲自掌控,均是缓慢升温,并没有在一开始时便使用猛火烧窑。”

    重点了点头,又问了一个问题:“装窑之时,兵俑是如何排布的?”

    屯长一愣,这也有关系?

    但如今他可是没有问的权利,回想了一下,老老实实回道:“为了让窑口能够装得多一些,所有兵俑均是站立排布的。”

    “脚朝下,头朝上?”

    屯长又一愣,忍不住点了点头:“是,脚朝下,头朝上。”

    此时,重不再问了,转身朝少府老吏拱了拱手,道:“大人,小人问完了。”

    “如何?”

    少府老吏也不知道重问这些问题有什么用,但他可不管这些,他只要知道问题出在哪儿,然后解决掉它就可以了。

    主要不误了大事,一切都不重要。

    “若小人没有猜错,这问题就出在装窑之上。”

    重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陶俑俑胚上身重于下身,脚下头上站立摆放,若是没有外力影响,自然一切无碍。”

    “但在烧窑之时,需要通风,如此情况下,原本就不稳定的俑胚自然就会倒塌……”

    少府老吏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你的意思,这俑胚是倒下来摔碎的?”

    “不错。”

    重重重地点了点头,道,“之前在进窑察看之时,我便注意到了,所有站立的兵俑全都倒了,而唯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跪射俑却完好无损,足以说明一切。”

    “跪射俑完好无损,并不是没有受到外力影响,而是它单膝跪地,相较站立的兵俑而言,更不容易倒塌。”

    听了这话之后,那名屯长原本就煞白的脸,此刻更是白得像纸一样!

    这种事,他之前是想不明白,因为从来没造过这种玩意儿,他哪里懂这些东西?

    可这道理并不复杂,重这么一说,他就明白过来了。

    此刻,这屯长心如死灰——

    原本以为不是自己的问题,没想到,还真是自己装窑时装出了问题。

    这回,死得不冤了!

    老吏此刻也没心思去管这屯长的死活,他想的是,这问题该如何解决。

    重也不让他久等,当即告诉他,要解决这问题,很简单——

    将这兵俑倒立过来,那就不会倒塌了!

    说白了,现代人都明白,这就是个重力问题。

    但秦朝时,可不知道重力是什么玩意,他们之所以知道这么做,完全是一次次失败之后,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

    说完这件事之后,重这才朝老吏说道:“大人,此时并非这屯长之过,实际上,这里的陶匠大部分人都不清楚,烧制陶俑需要倒立装窑。”

    “小人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曾经给小孙女烧制一直陶制小马时,失败多次之后,方才知晓。”

    “还请大人看在他乃是无心之过的份上,饶他一次!”

    这时候,其他围观的陶匠也是纷纷附和:

    “是啊,大人,若不是这位兄长解释,我等确实不懂此事,说不定下次烧造陶马时,也会炸窑!”

    “大人且饶他一次,让他戴罪立功罢!”

    “……”

    一群人纷纷攘攘,为那名屯长求情。

    此刻,那屯长也是涌起了向死而生之心,连连叩道:“还请大人饶我一次,让我戴罪立功!”

    “也罢!你且再开一窑,就按他所说之法来装窑。”

    少府老吏看了重一眼,这才低头看向那屯长,淡淡地说道,“若是烧制成功了,此事便作罢;若是依旧失败了,你二人一同受罚!”

    说完这话,少府老吏也不再多留,转身便离开了此地。

    少府老吏都已经走得看不见了,现场依旧是寂静无声,在场的陶匠们愣愣地看着表情平淡的重,内心里面五味杂陈。

    这重,不应该出头呀!

    要是这第二窑烧制失败了,岂不是连自己都给搭进去了?

    粟和其他陶坊里的里人,听到少府老吏的话后,也是心中暗暗焦急,甚至在内心里,不乏有些怨念:

    父亲大人(师傅)这回,冒失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