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吴江笑着抬起手来,朝他点了点,然后便飞快地出了门,回去准备溶了胶,重新粘接。 他可不能给赵子和丢脸,更不能给金陵博物院丢脸。 因为,赵子和也是向南的老师,金陵博物院也是向南成长起来的地方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临时陈列厅布置起来的比赛场地里,也愈发显得寂静。 每一个参赛者都在自己的修复室里,专心致志地修复着手中的古陶瓷器物。 向南也是如此。 此刻,他正手持着羊毫毛笔,蘸着早已调制好的涂料,小心翼翼地给配补部位和粘接部位上色。 在古陶瓷修复过程中,以毛笔上色,是一种传统而又最普遍的作色方法。 早些年,几乎每一位古陶瓷修复学徒,都是从使用毛笔起步的。 后来,美工喷笔的引入使用,解决了毛笔上色效率比较低的问题,并且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上色规程。 就分成了古陶瓷修复的“毛笔派”和“喷笔派”。 事实上,在向南看来,不论毛笔上色还是喷笔上色,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各自适合处理的情况。 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毛笔,那就用毛笔上色;什么情况下用喷笔上色更方便,那就用喷笔。 一个工具的使用都能分出个派系来,实在是有些让人无语。 当然,这些事情还干涉不到向南的头上,向南也懒得去理会。 作色完成之后,向南稍稍歇息了一会儿,然后才开始继续调色,准备仿釉。 哪怕是刚刚被吴江耽搁了片刻时间,如今也才12点半,到比赛截止时间下午点钟,还有两个半小时呢。 这一件宋代的青釉雕塑龙纹罐,到现在也只剩下仿釉、作旧两道工序了,这龙纹罐属于单色釉,相对而言,比起青花瓶来,似乎还要简单一些。 毕竟,它不用绘制花纹或者图案啊。 所以,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处理这两道工序,对于向南来说,足够了。 …… “诶,我说,我之前的提议,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 江易鸿喝得两眼都有些迷离了,但仍然还没忘上酒桌之前说的那些事。 他要给向南找个机会,当然,这种机会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拿得到的,而能拿到这个机会,向南或许能对古陶瓷修复的认识,再往上提升一个台阶。 是的,提升的只是认识,并非是技术。 但千万不要小看“认识”,这是一个宏观层面上的概念,也许对向南的未来发展大有好处,可以让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考虑问题时,也更能够有大局观。 说白了,就是让向南先站到一个高度上去,以后再去处理一些事情时,就更加有经验,有资本。 而不仅仅像现在这般,还要几个老家伙们在后面给他背书。 “你这个老江,你,你说要个机会,到底是什么机会?” 夏振宇老脸通红,抬起手指了指江易鸿,笑道,“你都不说什么机会,我,我们怎么给你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