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偏偏不给你机会-《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3)页

    现在各大博物馆里,文物修复师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康正勇技术过关,为人又踏实肯干,到哪儿都能找到工作的。

    不过,老师的提议也正合向南的心思,他本来就想把“聚宝斋”的业务交给康正勇来做,如果他毕业以后能够留在金陵,那是最好不过了。

    当然,究竟去哪儿,还得康正勇自己来决定。

    向南可不会因为自己是他老师,就擅自替他做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三个人又聊了好一会儿,眼看着就到了午饭时间了,就一起下了楼,要了一个小包间,继续边吃边聊。

    孙福民今天那是相当开心的,不仅仅是因为向南带着徒孙来家里看望他,更主要的是因为,向南在古陶瓷修复这条路上,突飞猛进,进展喜人。

    要知道,当初向南修复好了《千里江山图》,从京城回来的时候,是他率先提议向南走第二条路的。

    午饭之后,孙福民要午休,向南和康正勇将他送回家之后,便告辞离去了。

    出了金陵大学,向南又给赵子和赵老师打了个电话,准备去他家里拜访一下。

    可惜,事不凑巧,赵子和并不在金陵。

    他昨天就跟妻子一起,坐着飞机跑到京城去旅游了,顺便去看望一下自己在京城读大学的儿子赵晓辉。

    不过,赵子和在电话里的一番话,却是让向南啼笑皆非。

    “向南,我一早就知道你要回金陵了,所以我赶紧带着你师母跑京城里来了。”

    赵子和在电话里的声音透露着一丝丝得意,他说道,

    “别人不知道,我可是打听得一清二楚的,你小子在魔都才学了两个月,古陶瓷修复水平就堪比资深修复师了,连老师我都不如你了!”

    “你说说看,你这次回来找我,是不是想炫耀来着?”

    “我偏偏不给你这个机会!”

    向南:……

    赵老师,您要是听说,我修复的宋代金毫建盏,都达到商业修复的水准了,那您是不是得躲到非洲去了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