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王鉷的政治眼光-《重生之我为唐王》


    第(1/3)页

    “少则五年,多则十年,大唐帝国之内必有一场大动乱”王鉷说的话很是郑重,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听到身旁一脸憨厚的中年男子如此惊涛骇浪的一番言语,饶是李清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此刻还是被震慑住了,因为李清清楚地记得,若是历史的轨迹不发生改变的话,安禄山举兵反唐正是发生在天宝十四载冬季的时候,而现在正是天宝四载。

    想及于此,李清原本深邃如星辰的黑眸微凝,紧紧地注视着王鉷,此刻的李清甚至都怀疑坐在身旁的这位与自己一样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穿越大众中的一员,李清又从王鉷的谈吐中清楚地知道面前的这位并不像自己一般。

    他有此番言论,完全是结合如今的大唐的国情再加上自己的预测

    话语简练,却十分清楚的表现了王鉷非同一般的政治眼光,幸亏房中别无他人,若是有外人在此的话,单单是这简短的一句话,就能震撼住无数人。

    这幸亏是大唐帝国,文化繁荣,政治开明,只要不犯皇家忌讳,文人雅客可以自由谈论当朝政事,而不用担心因此入罪,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李太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张狂与豪迈

    若不是如此,以王鉷谨慎的性格是不会在大唐嫡系皇族寿王面前谈论如此敏感天下之事,即使身旁的寿王胸怀再是宽广,若是放在之后的明清两朝,王鉷说的这些话,绝对是有死无生,若是一个不行,九族夷灭,那都是有可能的。

    “不瞒先生,此次李瑁已被父皇任命为剑南道节度使,此次之所以经过岐州,不过是在赴任的途中,至于先前的所谓的“京畿道观察使”完全是本王为了应付岐州刺史,不得已而为之,若不是如此的话,本王能不能出得了刺史府都成问题”李庆很是尴尬的说道。

    听到李清刚开始的一番话原本还能强自镇定,毕竟大唐自开国至今皇子遥领地方节度使或大都督一职已经成为惯例,不过由于当今得玄宗皇帝子嗣众多,而天下州、郡毕竟有限,所以说目前的众多皇子中仅仅只有为数不多手握实权的皇子才能够遥领地方重要军事重镇。

    比如如今的当朝太子忠王未当太子之前,就曾遥领过陇右节度使一职,只不过自从继任大唐储君之后,为了避嫌,玄宗皇帝同样也为了防止当朝太子与边将联合抢班夺权,撤去了太子的陇右节度使一职,有自己的亲信将领皇甫维明担任。
    第(1/3)页